APP下载

关于语文教学中“以读代讲”实践运用的研究

2020-12-29武艳丽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7期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武艳丽

摘 要: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代讲”在语文课堂的实施,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通过自觉地读来主动参与课堂,接受知识,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以读代讲

一、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以读代讲”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而最先出现的口头文学,一般与音乐联结,是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也就是说文学创作最开始是为了抒发创作者的某种情感。现在我们讲的“大语文”观,是要立足课堂教学,同步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同时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将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因此,不论是从文学起源的情感表达,还是“大语文观”塑造的要求,唯有大声地朗读才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有所感悟和思考。

现今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已经注意到了“读”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中实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音频视频层出不穷,面对制作精良的辅助资料,不少老师会选择用这些音频视频代替老师和学生的读。但当其完全取代教师与学生读的时候,学生会因距离感而选择屏蔽。同时,课业紧、考试任务重,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压缩读的时间,需要学生读时也会给出明确的指令,学生在教师的支配下被动地读,被动地想,难以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更不用说情感之外对生活的思考,从而使教学陷入“教师讲,学生听”的循环中。

其实“读”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教法与学法,掌握字词正确的读音要靠读,理解课文的内容要靠读,体悟文章的情感更离不开读。因此要实现高效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就离不开学生的“读”。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教师应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发参与课堂,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有效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如在《蒹葭》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地读,大胆地说出诗歌描写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受年龄限制,很多学生能读出但不一定敢说,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引导,给予学生充分的安全感,再让学生大声读诗歌的韵律、感受诗歌的画面,这时学生自然敢带进自己的情感,徜徉在诗歌的意境中,激发读的兴趣。

语文教学很少有唯一性的结论,因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一些读的方法,但绝不能否定学生读的效果。如对《蒹葭》画面的描述,每个学生对美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所创设的情境也不一样,对学生的肯定,会让他们更有自信地参与到课堂中。肯定学生读的效果,并不是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不作为。因为单纯让学生读时,学生会有些盲目,因此必要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也是需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因在避免发出生硬“指令”的同时,多教一些读的方法技巧。例如基础的字音、作者情感以及更好地理解文章读的层次性等。如《蒹葭》中学生容易读出内容与情感,而在反复读时学生就会注意到诗歌中大量重复的字句及诗歌的韵律,在如此美的韵律中,边读边想,一幅幅画面就会呼之欲出。

读是学习文章的前提,而学会欣赏文章,感悟文章背后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修养,健全学生的品格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完成的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欣赏文章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如《植树的牧羊人》中,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悟出牧羊人的性格特点,对比朗读植树前和植树后的环境描写,清晰地感受到变化和牧羊人的伟大。在了解这些知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朗读,体悟文本深处的东西。如牧羊人的哪些品质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如何去做一位牧羊人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因为每一个知识都是自己发掘出来的,学生不再是接受者而是一位勘探者。对于教师来说,在与学生互动中打开文本,走进文本,倾听学生的心灵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朗读能力的训练和“以读代讲”教学方式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实践,需要老师、学生长时间的探究,在读中积累,在课堂中反馈。一旦学生真正学会了读,在“以读带讲”的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体会会更丰富,那些教师难以说清的语感,也会更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任婷珍.以读代讲重在以生为本[J].語文教学通讯,2015.

[2]蔡金花.以读代讲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

猜你喜欢

朗读语文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