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体育教学落实核心力量训练探究
2020-12-29王建芳
王建芳
摘 要: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提升学生综合体质,教师需落实核心力量训练,激发学生体育潜能。就初中体育教学落实核心力量训练具体教学路径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力量;训练计划
核心力量训练可不断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鉴于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教师需对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开展核心力量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一、核心力量训练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力量,是指学生的肌肉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心肺综合能力、体育项目技巧等。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可激发学生自身学习潜能,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锻炼学习铺垫良好基础。由此可见,体育核心力量训练对初中生成长具有深远意义,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核心力量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合理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力量。
二、初中体育教学困境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陷入改革困境当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改革目标不明确,无法完全摒弃以往体育教学模式中错误的策略,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改革创新教学方案进行混合,不仅导致教师失去了教学重心,同时还对学生体育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学生既要进行传统体育训练,同时又需根据教师的教学改革指导,参与新体育锻炼计划,不仅极大地损耗了学生体育学习精力,同时还导致部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热情下降,直接影响到后续体育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为此,体育教师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理念,明确体育改革教学目标,围绕教学最终目标,对体育教学方案与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基于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可针对核心力量训练设计体育教学方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1]。
三、核心力量训练教学路径
(一)日常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教学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核心力量训练习惯与意识。为此,初中体育日常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合理渗透核心力量训练内容,以强化学生体育基础项目的训练效果。如体育项目中的立定跳远,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肌肉爆发力与身体协调能力,而学生的心肺综合能力,也将影响学生的跳远成绩。为此,教师可围绕立定跳远基础项目开展核心力量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力量,树立学生体育核心力量训练意识,为后续的体育核心力量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为实现核心力量教学既定目标,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体育学习能力与自身实力开展差异化核心力量教学,即分析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对应核心力量教学计划。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在立定跳远项目的核心力量教学时,教师便可对核心力量训练要点进行讲解,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开展立定跳远核心力量训练;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就无法高效完成体育核心力量训练,为保障学生训练学习效果与质量。教师便需亲身示范立定跳远核心力量技术动作,并指导学生由易到难进行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强化学生的核心力量。
通过对学生的立定跳远能力进行测试,发现部分学生在核心力量某些区域存在短板。因此,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开展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蹲训练、跳跃训练、高抬腿训练、原地勾腿跳训练、腿臂交叉训练等,通过具体核心力量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深层体育运动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参与积极性。通过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育认知,同时还可增强学生综合体质,为后续各项体育项目训练奠定坚实基础[2]。
(二)体育项目技巧教学
核心力量训练教学是体育课程的基础,通过在日常训练中进行强化,配合多种基础教学课程,以改善学生综合体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出学生体育学习潜能。
初中体育核心力量教学工作开展时,并不能完全依赖器械进行训练教学,由于初中体育教学器材有限,但体育教学课程丰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课程,开展体育核心力量训练。如在体育课程项目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项目技巧的练习,以实现核心力量训练目标。
教师在提高学生手臂核心力量时,若没有足够器械开展核心力量教学,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标准俯卧撑的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与数量,逐渐提高学生手臂核心力量。在对学生心肺综合能力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替折返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让学生通过基础体育项目,逐渐提高自己的心肺综合能力,确保高效学习,完成体育项目的锻炼要求。
四、结束语
为有效提高初中学生体育核心力量,教师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为学生设计核心力量教学方案,如文中提出立定跳远项目核心力量训练,开展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核心力量教学活动中,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屈子杰.探讨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J].运动精品,2019,38(5):22-23.
[2]李先東.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7(1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