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讨

2020-12-29娄成诚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娄成诚

摘 要:《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和成长。”以生活作为本源,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历史与社会课堂走向“生活化”,使其深深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学科;生活化

叶澜教授曾强调:“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从科学世界回到生活世界,需要重视学生完整的生活经验。”历史与社会学科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融合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多要素知识,反映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生活化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习得知识、获得成长。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

历史与社会来源于生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其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中,并在了解社会生活过程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教师一同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讲到“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一课时,结合“地震灾害”这一话题进行导入,首先给学生播放《2019年全国地震》系列短片,该短片中记录了2019年6月17日的四川宜宾地震、9月8日四川内江市地震、10月28日的甘肃甘南州地震中人们的平凡举动,在视频里看到有不怕生死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开足马力昼夜进行挖掘和救援的施工者、有争分夺秒搜寻生命的人民子弟兵,还有一群可亲可爱的志愿者,可以说,他们都是直面灾害的最美“逆行者”。未成曲调先有情,由社会热点问题引出新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由社会热点问题引出新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品味社会生活

“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课堂上运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将史实通俗化、生活化、故事化和情节化,能给学生展示一幅幅喜乐见闻、生动有趣的历史画面,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教师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生活化课堂运用生活化语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讲到“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课堂中,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打开广州湾的海面,然后以故事化、生活化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后,他所训练的水军立即被解散,江面上所设置的木桩、竹链也早已面目全非,清政府当时派遣了一位人称“常胜将军”的王芳驻守广州,在王芳上任后迅速召集部下商议对策,经过一番讨论,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寻找一位算命先生寻找破解之法,算命先生被请来后,煞有介事地说需要从民间征集三千马桶扔于江面之上,并使马桶的桶口对准洋人大炮,这样就能让洋人大炮打不响了,结果只见江面上黑压压的一片,这一行为让洋人十分震惊,并用军舰横冲直撞,一发发炮弹在广州城内炸开,同时也炸醒了清政府的帝国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也非常集中。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每时每刻都与生活中的各个要素发生联系,他们对社会和生活都有自己的独特感知。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存在“喜欢历史与社会,但不喜欢上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历史与社会可中涉及了无数的概念、制度、主义、人名、地理位置和时间,由于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基于学生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还教学内容本来的“生活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改造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与创新,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在讲到“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浙江绍兴、金华、丽水等多个乡镇侵华日军细菌战幸存“烂脚病”老人的新闻材料呈现教学内容,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材料中,660名老人的口述记录中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的确在中国大量生产并使用炭疽菌,这种细菌究竟给中国人留下多大的伤害,至今仍未有答案。结合该事例,要求学生寻找日本侵华史实进行深入探讨,并将学生的观点上传到互联网的论坛上。这样,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材料中,不仅能降低知识学习难度,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形式“生活化”,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人的生活与人的活动密不可分。在生活化课堂中,学生是活动的主角,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游戏、角色扮演、辩论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求知和生成,真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形式的生活化,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得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在讲到“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在课堂上我首先以学生表演的小品《母女的对话》,引出经济危机的实质,在小品中,妈妈告诉女儿,家里没有煤可以用,是因为爸爸失业了,没有钱可以买煤,而爸爸失业的原因却是煤厂的煤卖不出。利用通俗易懂的生活故事,向学生展示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开展总统候选演说活动,让学生毛遂自荐参与总统竞选,其余学生则作为记者和公民向候选人提问:“你如何看待经济危機问题?如何缓解经济危机?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非常浓厚,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将历史与社会教学扎根于学生的现实世界生活,促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36):116.

[2]李顺.试析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创新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3).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