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下从公共伦理道德视角浅析中华民族精神

2020-12-29林农燕

大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抗击武汉中华民族

2020 年,1 月 23 日 10 时至 4 月 8 日 0 时,76 天。      武汉“封城”的这段历史将以极厚重的形式流入历史的长河。这不仅是900 多万武汉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活点滴与经历,更是中华民族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的奋勇攻坚行动。

“隔一座城,护一国人”!近千万武汉人民在“求生本能”的支配下仍然选择“坚守”,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物资极度紧缺环境下,市民们自我隔离在家,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环卫工、快递员们选择坚守岗位,保卫武汉,保卫生命。在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斗争中,这是一场生与死的斗争,是武汉人民“向死而生”的坚强意志与行动筑牢全社会坚固战“疫”屏障。

封城的76 天里,全国人民无不牵挂武汉人民、湖北人民, 封城期间无数白衣战士、基建建设者、机关干部、志愿者们汇成了一束温暖的光,与武汉人民同行。这些逆行者中,他们有的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有的还是家里那个最“任性”爱撒娇的宝贝,对于“新冠肺炎”的恐惧在每个人的心头萦绕,但是恐惧并未能击退任何人的进程,仍然坚定无畏前行、敢于牺牲、舍小家为大家,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結一心,共克时艰。这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同胞情谊,是守望相助的中国人面对无情病毒书写的人间温暖。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中央的统一部署要求下,“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全国上下集中力量向武汉运输物资,关键作用的医疗物资、温饱肚子的蔬果粮食、“生死竞速”的基建建设,武汉吹响了“抗击疫情”的集结号,疫情就是命令,全国人民、武汉人民都在与病毒作斗争,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最可爱的人”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挺身而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英雄的武汉人民顽强坚守,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4月8日,武汉解封!武汉市交通枢纽重新连接,复苏的活力涌动在城市街头,英雄的“逆行者”已然归家,城市的“保卫者”仍在奋斗,坚守的武汉人民生活归于平静,武汉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拥抱世界。

“新冠肺炎”病毒所具有的传染性、隐蔽性、持久性、危险性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带来了对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考验。从公共伦理视角来看,“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不仅考验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德性修养和道德行动力,也拷问政府公共健康体制的伦理使命,更是检验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制度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下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共克时艰的精神支柱,是全社会全民族奉献大爱大义的体现。因此,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是重大疫情下的公共伦理的道德诉求,也是公共伦理道德信念的内化表现,彰显了公共伦理道德意志。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重大疫情下的公共伦理道德诉求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暴发给人民生命、社会稳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社会公共伦理方面出发,全国人民表现的携手合作、齐心协力、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敢于牺牲、奋勇前进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新时代重大疫情下全社会的公共伦理道德诉求。

在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挑战时,每一位社会个体成员履行自身社会角色的道德义务以及在国家政府组织的引领下有序自觉约束自身行为、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准则就是最大程度上维护公共伦理,体现了个体成员的德性修养及道德行动力。中华民族历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重大公共危机面前,全国人民的以强大的自觉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守护全社会稳定、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联防联控上的“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指挥。 这势必要求全民总动员、全力抓防控,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中国全社会热切呼应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具有自觉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履行自身社会角色的道德义务,勇于超越个人对自身利害的权衡而担当起社会责任,在重大疫情面前不退缩、不置身事外、不谋求独善其身,而是在对良知的坚守和对社会管理规范的遵循中筑牢全社会守望相助的坚固战“疫”屏障。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重大疫情下的公共伦理道德信念内化

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其中“心中的道德律”就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信念。

在2020年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斗争中,面对这一个感染人群最多、传播速度最快、治疗和防御难度最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充分认识到在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背后,就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公共伦理道德信念的内化表现。全国人民、武汉人民能够牺牲个人利益、克服恐惧利害,勇于担当作为、共克时艰、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正体现了中华民族“荀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从“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传统文化,都反映了“人民至上”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抗击疫情期间,武汉市人民政府始终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组织调配好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发扬中华民族“用于担当作为、共克时艰”精神,筑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线。“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道德是人们做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也可以通过对个人的作用来实现其社会作用的。医护人员不眠不休的挽救人民生命,警察、环卫工们三班倒守卫城市安稳及卫生,志愿者、快递员们给普通民众送去关怀和温暖。“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一个个普通人的力量汇聚成磅礴伟力,“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中华民族精神,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三、中华民族精神是重大疫情下的公共伦理道德意志彰显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等等的各战线群体努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近千万武汉人民“坚守”家中,基层干部、社区志愿者不辞辛劳、奋战在服务群众第一线。他们在“病毒”的恐惧中“坚守”了76天,克服恐惧利害,不曾退缩。康德说过,道德体现人的意志自由,意志是人的“欲求能力”“渴望能力”,是人做行动决定的心里技能。全国人民、武汉人民在抗击重大疫情斗争中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公共伦理道德意志的彰显。全社会公民克服了恐惧利害,在国家政府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理性实现能力按照道德规律做出道德行动,每一位公民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感,履行了自身社会角色的道德义务。

四、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重大疫情过程当中,我们中华民族、全国人民上下没有被压垮,而是迸发出了不畏艰险、敢于牺牲、攻坚克难、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了一场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全力拯救人民生命的抗疫阻击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共同的精神根基,才能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中华民族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彰显的公共伦理道德表现,凝聚了中国力量,汇聚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也凝结着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增添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助力了中国未来长远的发展。正是因为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一致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让我们在此次疫情抗击战斗过程中,形成了为世界所瞩目的决策力、组织力、号召力、凝聚力和守护力,使得中国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打得有信心、有底气。

【参考文献】

[1] 抗击疫情展现“中国精神”https://www.sohu.com/a/383532447_119038

[2] 文化强民族强,从抗疫大考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力量http://news.cyol.com/app/2020-04/30/content_18593544.htm

[3] 尹祖国.浅论公共伦理的治理与重塑[J]法制与社会.2020.06.

[4] 沈莹.论康德的道德信念[J]云梦学刊. Vol.41.No.4.Jul.2020.

[6] 宴辉.面对公共危机,伦理学该如何思考和表达[J]道德与文化.2020.03.

[6] 范宝舟,赵建芬.抗击重大疫情实践中彰显的伦理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20.05.

[7] 李辉.治理视野下公共领域的伦理嬗变[J]中国行政管理.2014.06.

[8] 杨禹.武汉封城76天是民族历史的厚重一页[J]中国改革报.2020.04.08

[9] 《武汉封城:坚守与逆行》[J]外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林农燕(出生年份1991)性别女,民族壮,籍贯广西钦州。职务/职称(无)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单位(广西大学),所在省、市、邮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5000)

猜你喜欢

抗击武汉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决战武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