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后假说”对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经济趋同的适用性实证研究

2020-12-29刘辛元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2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

[摘 要]技术进步是实现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趋同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以2000-2017年的数据为例,从“落后假说”视角出发,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技术进步是否对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趋同具有适用性,以探索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均衡的途径。

[关键词]落后假说;经济趋同;技术进步;粤东西北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2.08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2-0-03

0     引 言

经济趋同指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借助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并通过优势互补形成相同的发展趋向,实现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12市,以下简称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经济(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和肇庆9市)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长期存在。本文通过分析2000-2017年的数据,从“落后假说”的视角探索技术进步是否对两地区经济趋同具有适用性。

1     有关文献与问题提出

1.1   落后假说与经济追赶

Gerchenkron提出的“落后假说”(也称为后发优势假说)认为,相对落后本身很可能有助于低收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即落后地区具有经济追赶先进地区的可能,为后来的后发优势理论奠定了基础。后发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为:满足经济追赶条件下,经济越落后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越快。由此可见,当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差距较大,欠发达地区在技术引进方面可能成为经济追赶的某种优势。因此,后发优势是经济追赶的动力所在。

1.2   空间距离与经济趋同

空间距离对实现经济趋同的作用对研究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经济趋同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姜春雷引入地区虚拟变量,通过研究2000-2010年的数据发现,地理位置显著影响淮海经济区的经济趋同;范欣提出缩短空间距离的对策,例如,通过建设大规模的高铁项目,实现生产要素区域间自由流动,有助于实现地区间经济趋同。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因为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往来密切,一直具有很强的经济关联性。随着粤东西北地区高铁建设的快速推进,交通便利程度提高,空间距离缩短,加深了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消除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推动地区间经济趋同。

1.3   技术进步与经济趋同

由于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较大,欠发达地区实现追赶的途径一般为技术引进和模仿。但是,Gerchenkron指出,落后地區实现经济追赶的必要条件是拥有足够的创新要素禀赋与技术承接能力。其中,创新资源是否充裕决定了创新能力,然而,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匮乏,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实现经济追赶需要地区具有充足的创新资源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与欠发达地区较低的经济水平矛盾。但是,正因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反而可能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追赶的优势。有学者提出,经济落后地区能从领先地区学到更高效的生产技术,使各国或各地区间在前沿技术问题上存在某种趋同现象。后发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可以达到发达地区的技术水平,成为实现经济追赶的重要途径。傅晓霞等认为,技术水平差距对后发地区的经济赶超过程具有巨大影响。大量研究证明,技术差距可以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追赶的有利条件。

2     实证分析

如前所述,后发地区引进先发地区生产技术是经济追赶的途径之一,当后发地区的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自主创新会逐步替代技术引进,成为经济追赶的主要途径,这也是后发地区技术追赶方式的转变。周晓波等通过对2000-2014年中国经济自主创新动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得出,2014年以后,与技术引进动力下降相比,自主创新动力出现波动上升甚至加速趋势。这一趋势说明,技术引进已经逐步向自主创新过渡,中国经济的增长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表1是2000-2017年粤东西北总产出(GDP)、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劳动投入(年末就业人数)等统计数据。

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常数项以及两个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从拟合优度R2以及F值可以看出,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且回归效果较好,从而得到粤东西北2000-2017年动态“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如下所示。

索洛增长速度方程:Y=α+0.41K+0.59t,再利用几何法计算出粤东西北的总产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速度,并计算资本(EK)、劳动(EL)和技术进步(EA)3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3所示。

因为α+β=1,规模报酬不变,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提高。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如表3所示,2001-2017年粤东西北地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79.63%,技术进步贡献率平均仅为19.17%,说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非依靠技术进步,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据统计,2017年珠三角R & D经费支出为1 761.26亿元,粤东北地区为103.77亿元,仅为珠三角的5.89%;2017年珠三角专利授权量为299 027件,粤东西北地区为33 621件,仅为珠三角的11.24%。两地区之间研发经费投入与专利授权量存在巨大差距,这也从一个方面直接反映了技术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由此可见,粤东西北与珠三角技术差距显著,技术水平落后是粤东西北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

3     研究结论

技术进步是实现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趋同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两条主要途径。创新资源的匮乏制约了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能力,而技术差距的程度则决定了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唐未兵等指出,地区间的技术差距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学习和接受创新的能力影响当地的经济水平。总之,技术差距越大,欠發达地区的技术提升空间越大;企业的学习接受能力越强,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会越高。这有利于实现经济趋同,反之,则阻碍经济趋同实现。

4     结 语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技术差距显著,有利于技术引进,进而促进技术进步;但同时粤东西北创新资源不足导致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阻碍技术进步。因此,要想解决该问题,粤东西北地区需要提升企业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解决创新资源匮乏、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是实现经济趋同的基本要素。

主要参考文献

[1]Gerchenkron A.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郭熙保.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新解——来自后发优势视角[J].学术月刊,2009(2):63-71.

[3]姜春雷,闫庆武,孟召宜,等.淮海经济区经济趋同的实证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9-73.

[4]范欣,姚常成.时空压缩下的经济趋同[J].求是学刊,2018(5):54-64.

[5]刘辛元.发达地区技术进步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珠三角与粤西地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2015(2):96-102,113.

[6]Robert Solow.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1):65-94.

[7][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傅晓霞,吴利学.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经济赶超——基于后发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J].经济研究,2013(6):19-32.

[9]周晓波,王继源,陈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6):1-10.

[10]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7):31-43.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协调性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
私营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测定
技术进步对就业变化的实证研究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研究
金融创新与技术进步协同演进及金融中介效率
近十年来“李约瑟之谜”研究综述
钢领钢丝圈的发展趋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