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应用模式研究

2020-12-29高春凤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高春凤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个实务性和操作性为取向的专业,要求学生将专业的方法技术应用到相关领域和不同群体的社会服务中。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行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专业价值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1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2[收稿日期] 2020-04-22

行动导向教学法概念源自德国,核心理念是“以活动为向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通过缔造“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手脑并用效果的教学形式[1]。作为强调“做中学”的教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操作性极强的职业教育领域。以实务性和操作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工作专业,同样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一定方法完成社会服务的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契合

1.“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契合社会工作者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界已经逐渐意识到单一的“以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倾听”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采用多样教学形成完成教学目标,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成为现代教育新理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理论也是一种工作方法,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尊重和以案主为中心、助人自助等。这一套价值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学生在与教师所建立的社会交往互动情景中,往往会以教师为行为示范榜样,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隐性教育过程。

2.强调实践过程中的学习应答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操作性取向。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将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社会工作是一门技术型的学科,利用科学方法调整人际关系,讲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格的充分发展。从这一理解上看,掌握独特社会工作方法技能是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社工专业的实务性要求贯穿于社会工作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更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社工理论基础上在特定领域和对象上的应用,是一种方法技术的学习过程。所以,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强调的真实情景模拟和项目设计正是对社会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和社会工作职业要求一致。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D Mertens)提出劳动者职业适应性的“关键能力”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它的工作基础是专业价值观、特殊的经过训练才能获得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也是一种以人的全面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科,尤其是社会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工程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的培养目标一致。

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内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应用到社会中需要的人群和领域,如青少年、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群体,也可以是城乡社区、企业等领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准备。专业教师可以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和卡片法等,贯穿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教学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具体依托教学内容而设定。

2.课堂外专业课程作业行动导向设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不能仅依靠课堂内教学,还需要大量延伸性课堂外教学相辅。课堂外教学是将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外实践方式进一步巩固,及时将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行动,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外教学仍然可以以小组方式,围绕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研究主题,进行资料查阅和问题设计,然后讨论设计问题,并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重点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分析资料的能力,在实际调研过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项目的行动导向设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间断地以并行实习和集中实习的方式完成800学时的实践。实习地点和内容选择比较多样,既可以参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志愿服务项目,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这些项目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运用一定的资源,按照预定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设计并且实施。但由于学生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只是参与项目过程,很少有同学参与从写计划书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评估的整体过程。因此,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关键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项目内容,设计子课题,由学生主导进行项目设计,过程实施和评估,教师只作为协助者;学生也可以自主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真正实施,培养同学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等。

三、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性实施

1.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关键。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前提,需要教师的心里认同,才能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将一系列行动导向的教学原理在课堂内外应用;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行动导向教学法要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也变成平等“伙伴关系”,对教师来说需要心理上的接纳和适应;三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出挑战。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进行各种情景设计、案例选取、讨论主题、现场控制、学生组织等协助活动,更要解答各种问题,对教师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习惯单向传递知识并具有绝对课堂主动权的教师来说是一新的挑战。

2.学生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核心。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降低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相反,这是一个综合的开放式学习过程,通過系列参与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反思和总结过程中升华行动学习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高效地完成任务。课堂内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技术的应用,需要学生课前有一定的预习、资料收集和对问题的思考,需要学生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大量阅读,对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包括课堂外的机构和社区调研,发现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问题,以及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等,都需要学生有一定问题意识和解释能力。

3.协同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保证。协同强调多元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工具,更是一个由系列要素构成的有机教学系统:一是主体系统,包括教师、学生、督导等要素协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动配合,督导的技术和能力等,要协同配合;二是实践基地系统的交互培养。机构,企业和社区等实践场所各有特点,关注的问题不同,运用的方法和参与过程也不同,需要整合实践场所培养综合能力;三是工具系统的多元利用。行动教学方法可以依托现代性的技术支持,可将课堂内的讨论和分享延伸到课堂外,通过慕课、微课、学习通、微信群等,实现多种形式的行动学习。

总之,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要求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单向的灌输教育过程变成了彼此的互动学习过程,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Werner Jank,Hilbert Meyer.Didaktische Modelle.Cornelsen[M]. Berlin:Cornelsen Scriptor Verlag,2008:315.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