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探析
2020-12-29鲍传敏
鲍传敏
(枣庄市峄城人民医院内三科,山东枣庄 277300)
脑卒中主要指的是因为脑动脉系统病变而导致血管破裂、闭塞或痉挛,从而导致脑局部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病死率逐渐降低, 但其致残率依然居高不下,尤其是偏瘫,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 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只有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 常规护理模式过于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中逐渐成熟开展起来,近期有报道显示急性脑卒中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预防并发症及改善预后都有不错的效果,成为研究热点。 该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共计纳入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各52例。 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小44 岁、最大82 岁,均值(62.6±11.5)岁;脑梗死与脑出血各35例、17例。 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小45 岁、最大84 岁,均值(62.8±11.6)岁;脑梗死与脑出血各33例、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颅脑CT 或MRI 诊断满足急性脑卒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依从性好。排除标准: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临床资料缺失者;不愿配合研究;中途退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干预、监测病情、病房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保持良肢位。①健侧卧位。将一枕头垫于患侧上肢下,上举100°,伸展肘关节,前伸患侧肩部,背伸腕关节,前壁旋前,使膝、髋关节保持半屈曲位,并且患足尽量垂直于小腿,可将一枕头放于身后支撑,充分放松身体。②患侧卧位。 前伸患侧上肢,伸展肘关节,张开手指,掌心朝上,可在身后枕头上或身后放置健侧上肢,后伸患侧髋关节,略屈曲膝关节,尽量增加患者舒适度。 (2)主动、被动运动训练。①肌肉按摩。适当按摩肢体肌肉,尤其是下肢、患侧肩部以及手,按摩的过程中,动作尽量轻柔,捏揉瘫痪肌肉,并且安抚性推摩拮抗肌肉,使其放松。 ②在无痛范围内,协助患者偏瘫肢体开展被动、主动训练,坚持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基本原则,在活动肘关节和髋关节时,采用柔和的手法,控制好活动范围,尽量≤90°,预防骨化肌炎。③双手交叉上举训练。 在开展上肢分离运动和控制力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而下肢则进行单腿和双腿桥式运动,并且训练健侧肢体。(3)体位转移和平衡训练。①翻身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翻身,即先使双髋同侧摆动,之后左右摆动,且带动躯干一起摆动,转移躯干时应注意:健手握住患手与头部转动相配合,并且适当翻转身体。②坐位训练。翻身与桥式运动可完成后,便予以坐位训练。先从健侧卧位,后患侧卧位坐起,然后下垂双腿,坐在床边开展平衡训练。③站立训练。维持床边坐立位,稍微前移重心,双肩超过双足,将膝关节伸展,完成起立。 站立后,开展患肢负重训练,逐渐将中心移向患侧,并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进行步行、上下楼梯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1)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关节痉挛、 废用性肌肉萎缩以及肩关节半脱位等;(2) 满意度: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情况,有三个等级可供选择,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满意等;(3)运用Fugl-Meyer 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肢体运动能力越好[2];(4)运用Barthel 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日常生活能力与得分呈正比关系;(5) 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则得分越高[3];(6)运用SF-36 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有四个方面,即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每个方面按100 分制计,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对比[n(%)]
2.2 两组运动及神经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分]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分]
组别NIHS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BI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FMA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52)观察组(n=52)t 值P 值16.82±3.4516.78±3.440.734>0.0513.91±4.569.78±3.246.497<0.0545.67±14.3545.67±13.451.635>0.0551.24±12.3464.56±8.129.053<0.0537.98±9.6237.78±8.110.734>0.0546.81±9.5656.87±4.5310.863<0.05
干预前,两组NIHSS、BI、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观察组NIHSS、BI、FMA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 躯体功能对照组(n=52)观察组(n=52)t 值P 值55.41±3.9262.89±4.336.409<0.0564.19±3.2781.45±4.239.276<0.0570.65±3.2885.65±3.275.397<0.0565.12±4.3581.45±5.1210.673<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急性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偏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下降、活动受限,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脑卒中患者全面治疗计划中,康复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的残存功能,使其健侧身体功能维持正常,并且对患者的身心平衡进行重建,从而使其尽早回归社会生活。 有文献报道[4],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或结构具有可塑性和重组能力,并且部分神经元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还能再生。 在早期康复护理中,通过适当的肌肉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消除,使疼痛减轻,不仅可以预防静脉血栓和压疮,还有助于恢复患侧肢体功能[5]。通过协助患者患肢完成被动训练,可增强该侧感觉输入,降低偏瘫肢体被忽略的现象,加上健侧主动运动,可提高中枢神经紧张度,维持生理机能活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患者的康复信心增强[6]。同时,给予关节、偏瘫肢体无痛范围活动,能够将关节活动范围扩大,并且利用步行、立位、坐位以及翻身训练输入科学的模式, 经传入与传出冲动多次刺激,形成神经新通路,发挥中枢神经代偿作用,促进肢体高级运动形成。 有研究发现,充满自尊和自信的人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 并且环境愉悦和气氛融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建立个体自我效能和发挥,所以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增强疾病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7]。通过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且各项评分改善明显,和常规护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良好。这一结果与高长云[8]研究报道一致,提示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提高肢体功能,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