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0-12-29周扬
周扬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 138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有病发率高、恢复迟缓及致残率高等特征,年龄>40 岁者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会有诸多群体表现,明显降低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有致死的可能。针对脑卒中,临床提倡尽早用药或手术,并重视二级预防。有统计资料记载,脑卒中致残率高达75.0%,常见后遗症有吞咽功能障碍、 偏瘫及运动能力减退等,降低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生活活动。有学者指出[1-3],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益于恢复其运动能力,改善吞咽困难症状,优化生存质量。为明确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价值,笔者选择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不同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经CT/MRI检查确诊;洼田饮水试验≥II 级;病程:14 d~6个月;认知正常,有基本的沟通能力且自愿参与本次试验。
排除标准: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精神类疾病者;咽喉部局部病变者;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传统组(n=40)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7~74 岁,平均为(68.1±4.1)岁;病程0.7~4个月,平均为(2.9±0.6)个月;疾病类型:脑出血者22例,脑梗死者18例。 试验组(n=40)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8~76 岁,平均(69.2±4.5)岁;病程0.6~5个月,平均为(3.3±0.5)个月;疾病类型:脑出血者24例,脑梗死者16例。 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降压、降糖、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口服中药汤剂、理疗等中医辩证治疗,冰刺激等吞咽治疗等。传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宣传疾病相关知识、适时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体位管理等。
试验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内容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客观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利用疾病知识手册、视频与图片、既往治疗成功案例等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及传播疾病知识,纠正错误认识,确立征服疾病的信念。(2)生活与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定时通风换气,维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保证患者床单被罩干燥、整洁,预防压疮[5-6]。 针对饮水试验III~IV 级者,为其提供鼻饲饮食。 鼻饲初始剂量以100 mL 为宜,而后缓缓增加至200~400 mL,温度为36℃左右。针对经口进食者,为其提供糊状、有一定粘稠度、不易疏松与变形的食物,选择小型且浅显的勺子,经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送到舌根,以促进吞咽活动。 (3)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用示范-模仿法进行发音训练活动,例如引导患者做抿嘴、鼓腮及吹蜡烛等动作,每次训练时间以10 min 为宜,6~8 次/d。引导患者多进行“啊”“哦”等发音,循序渐进、反复练习。 配合手势交流,进一步促进病患语言功能恢复过程。(4)肢体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家属掌握协助患者床上翻身的方法,每隔2 h 要翻身1 次,翻身以后针对病患受压位置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对其进行被动运动,仰卧位时要求患者外展患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用枕头支托肩胛部位,手心朝上,前臂旋后,在臀部、骨盆等位置垫上枕头,规避下肢外旋情况。 在患肢伸展范围中可进行按摩与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挛缩。主动运动早期项目以关节屈伸、 体位转换与翻身等为主,待患肢肌力恢复到一定水平时进行平衡、体位转移等练习,逐步过渡至站立平衡、下蹲、行走等训练。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FMA)运动功能积分法、Barthel指数(BI)[7-9]评分法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吞咽功能检测,采用洼田饮水实验[10],嘱患者取端坐位, 要求其按日常饮水四度饮用37~40℃30 mL 温开水,I 级:一次性饮完水未见呛咳;Ⅱ级:≥2 次饮完水,无呛咳;Ⅲ级:一次能饮完水但有呛咳;Ⅳ级:≥2 次饮完水,有呛咳;V 级:无法将水饮完,且有频繁呛咳的表现。总有效率为I、Ⅱ级人数占有率之和。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表示计量资料,t 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Fisher确切法计算。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与运动功能
干预前,两组患者BI、FMA 及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患者BI、FMA 得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NIHSS 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和传统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吞咽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差,且组间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42.5%,提示试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BI干预前 干预后FMA干预前 干预后NIHSS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n=40)传统组(n=40)t 值P 值42.7±4.243.0±4.50.9540.07866.5±7.355.4±6.54.2350.03939.1±3.740.7±3.81.0250.06562.3±3.850.2±2.44.3250.03616.1±2.616.3±2.20.8540.08210.6±3.713.7±4.43.9780.04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评估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脑卒中的病机主要是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缺血、缺氧,进而损伤神经功能。 偏瘫、吞咽功能障碍等均是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偏瘫会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日常生活能力与质量,而吞咽功能障碍者因双唇、软腭、咽喉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导致不能正常把食物经口腔送到胃中,摄食困难[5]。
早期康复护理是综合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运动学等知识对患者进行训练的护理方法,其目的是减轻或解除患者的功能障碍,提升活动能力。 目前临床上公认脑卒中患者发病后4 周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且有临床数据表明[11],康复干预介入越早,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在该次研究中,干预后,试验组患者BI、FMA 评分依次为(66.5±7.3)分、(62.3±3.8)分,均高于同期传统组的(55.4±6.5)分、(50.2±2.4)分,提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干预后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传统组, 提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有效地促进卒中患者脑部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力求通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循序渐进地恢复经过口进食能力,联合适宜的康复训练手段,保证患者顺利摄入营养,减少误吸、严重呛咳等不良情况发生的风险。在该次研究中,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为85.0%,高于传统组的42.5%,提示早期康复护理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顾和燕[7]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早期训练,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为(1.45±0.42)分,低于对照组的(2.31±0.51)分,说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尽早改善吞咽障碍症状,该文与其提出的观点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脑卒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运动、吞咽功能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