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29骆云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障碍性免疫抑制亚群

骆云龙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造血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受到抑制,而导致骨髓容量和全血细胞减少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的临床症状[1]。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大多认为与造血干细胞损伤及免疫介导有关[2]。该病多发于青少年,起病较急,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因此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3]。但是干细胞移植需要等待配型且较为稀有,治疗费用昂贵,因此在临床上多用免疫抑制疗法[4]。本研究通过选取某院血液科于2019年3—10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4例,并将其分为免疫抑制疗法和常规疗法疗法,对比两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优越性,为其在临床上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年3—10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试验组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2.47±2.21)岁,平均病程(12.94±3.77)年;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27±1.69)岁,平均病程(15.24±3.2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中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有精神障碍患者;(2)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3)其他血液疾病患者;(4)其他不适合试验的原因。患者或患者家属均已签署试验研究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采用雄激素达那唑(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0 mg,国药准字H20023116)200 mg/次,3次/d。

试验组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即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赛诺菲制药公司,规格:25 mg,国药准字J20150136)3~4 mg/(kg·d),静脉滴注。环孢菌素A(CsA,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 mg,国药准字H10960122)3~5 mg/(kg·d),早晚2次口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象和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记录外周血象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白 细 胞 计 数(white blood cell,WBC)等,淋巴细胞亚群的CD3+、CD4+、CD8+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分为:基本痊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性达120 g/L、女性达110 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病情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男性达110 g/L、女性达100 g/L,白细胞计数达3.5×109/L左右,血小板计数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病情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血红蛋白较治疗前1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 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常规未达上述标准)4种[5]。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病情缓解+病情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外周血象指标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t=3.383,P=0.001);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t=4.234,P<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对照组(t=6.016,P=0.000);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t=2.428,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CD3+高于对照组(t=2.179,P=0.001);CD4+高于对照组(t=3.114,P=0.001);CD4+/CD8+高于对照组(t=8.217,P=0.027);CD8+低于对照组(t=14.318,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象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象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Hb(g/L) PLT(×109/L) ANC(×109/L) WBC(×109/L)试验组(n=32) 治疗前 60.41±6.21 35.74±4.33 0.04±0.11 2.62±0.84治疗后 113.23±27.14 73.79±21.29 2.87±0.56 5.27±1.94对照组(n=32) 治疗前 61.47±6.97 39.21±3.78 0.02±0.01 2.08±1.33治疗后 90.55±26.49 52.11±19.64 2.12±0.42 4.22±1.49

表2 两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表2 两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组别 时间 CD3+(%) CD4+(%) CD8+(%) CD4+/CD8+试验组(n=32) 治疗前 73.69±5.28 25.15±3.48 38.56±3.44 0.65±0.08治疗后 77.39±5.97 32.96±3.88 28.75±3.01 1.14±0.21对照组(n=32) 治疗前 72.38±5.44 26.14±3.71 39.42±3.12 0.61±0.11治疗后 74.21±4.97 29.53±4.12 33.19±2.99 0.89±0.14

2.3 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对于它的诊断主要是看血象和骨髓象的指标[6]。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降低,骨髓染色可见明显的骨髓增生抑制[7]。现阶段的研究证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显著升高,导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严重影响患者的全身造血功能。本研究通过对比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外周血象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于准确把控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深入的研究,有学者发现,免疫抑制疗法对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高达80%[8],并形成了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与环孢菌素的联合免疫抑制疗法[9]。ATG有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及刺激造血细胞的多种作用,CsA主要的作用是降低T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反应[10]。本研究发现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率为96.88%,而常规治疗的有效率为84.38%,与之前学者们的论证相符[10]。而且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情况可以发现,试验组的血象指标更趋于正常。大量病例研究发现指出[11],大多此病患者骨髓当中均有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本研究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的CD3+、CD4+、CD8+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差异发现,免疫抑制组可以有效改善淋巴细胞的失衡情况,与白晶等[12]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有效纠正血常规情况,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并且总有效率高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因此,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较为安全,应当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障碍性免疫抑制亚群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2015-2017年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细胞表型及TLR4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