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
2020-12-29王洋强
王洋强
结肠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1]。临床对于结肠癌的治疗进行了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治疗中虽然具有较为成熟的手术技术,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对肠系膜的完整性产生破坏,且其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对于结肠癌手术方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进。近年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被临床应用到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随访研究中发现,CME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术后复发率,在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优势[2]。为了探讨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本文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7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例,对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7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以上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0)。观察组49例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0.3±5.2)岁。对照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1.8±4.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纳入标准
(1)经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证实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2)术前经影像学检查评估无远处转移、未侵犯周围血管、器官及组织的患者[3]。
1.1.2 排除标准
(1)入组前进行过化疗治疗的患者;(2)术前合并肠梗阻的患者;(3)合并手术治疗禁忌证的患者;(4)合并较为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患者;(5)全身机体营养障碍、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6)无法获得随访资料的患者[4]。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腹腔镜录像资料,将根据手术中结肠系膜的完整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即完整系膜切除组和对照组即结肠系膜破损组,手术实施如下。
1.2.1 观察组 以腹部正中绕脐切口的方式入位,对于肿瘤组织较大且伴有浆膜侵出的患者,选择中间入路,避免对肿瘤组织产生挤压和触碰。除此之外的其余患者均选择侧入路。将右结肠旁沟腹膜切开,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脏层筋膜的完整性。然后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游离脏层筋膜后间隙,游离到胰头、十二指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然后结扎其营养血管根部。打开结肠系膜,游离脏层筋膜及腹膜后筋膜中的系膜,并锐性切开。彻底游离胰头、十二指肠,锐性分离系膜根部脏层筋膜、胰头与十二指肠脏层筋膜、腹膜后组织的壁层筋膜、覆盖系膜和胰腺脏层筋膜,充分暴露肠系膜上的动静脉。打开肠系膜上腹膜,然后准确地找到结肠静脉,并将其左侧切断,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准确鉴别结肠静脉与回结肠,保留胃网膜右静脉和胃结肠静脉干。然后准确地评估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对中央血管进行高位结扎,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保持脏层筋膜的完整性。然后沿着胰腺脏层筋膜进行淋巴结清扫。
1.2.2 对照组 采取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治疗情况 主要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总淋巴结清扫个数等指标[5-6]。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淋巴漏、肠梗阻和切口感染等[7]。
1.3.3 复发和死亡情况 两组患者均从术后开始进行跟踪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1日,统计随访期间患者的复发情况和死亡情况[8]。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s)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当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优势,二者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引流量(mL)术后排气时间(d)总淋巴结清扫个数(个)观察组(n=49) 183.31±13.17 52.18±10.35 58.34±2.38 2.74±0.41 17.02±1.28对照组(n=30) 221.55±14.08 85.33±12.52 84.13±1.65 3.24±0.50 10.96±1.57 t值 1.208 4 5.269 4 4.163 1 4.189 3 3.840 4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复发和死亡情况比较
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复发和死亡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公认的,也是最常用的结肠癌治疗有效手段,右半结肠癌也不例外[9]。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将已经发生癌变的肠段及周围组织切除,在此基础上配合淋巴结清扫,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从而使其生存期得到延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0]。
CME是于2009年正式提出的,由德国学者作为一种手术理念最先提出的[11],随着对右半结肠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CME逐渐形成,并在右半结肠癌的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应用优势[12]。CME在治疗过程中以胚胎发育解剖学为立足点,分离脏层筋膜层与壁层间的间隙,强调保持系膜的完整性,不仅如此CME治疗过程中,采取从根本结扎血管的方式,这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淋巴结的检出数量,从而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尽可能彻底地清扫淋巴结,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到,CME治疗的患者,虽然在手术时间方面并不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这一结果充分表明,CME能够显著改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指标,实现优化手术指标的效果。从表2中的数据,则可以看到,CME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这一结果充分表明,CME能够显著降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手术风险,从而实现控制并发症发生的目的。从表3中的数据则可以看到,采取CME治疗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更低(P<0.05),这一结果表明,CME能够获得的远期预后效果,在延长右半结肠癌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CME治疗右半结肠癌,能够优化手术治疗指标,并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复发率和死亡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