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12-29李艳军
李艳军
(内蒙古开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开鲁 028400)
2017年4月我县某养猪场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一起猪链球菌病,接到报告马上派兽医技术人员到现场开展工作。
1 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养殖场的环境,生猪饮食状态,发病时间以及接触的人员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这个猪场距离村庄2公里,东临公路,西、南、北三面相邻草场,最近两个月没有其他人来到养殖场,生猪饮食正常,饲养员头晚未见生猪有任何异常现象,第二天早晨饲养员检查猪舍发现死亡2头生猪,还有8头没有吃食。
2 临床症状
检查发病8头生猪,体温分别是41.5℃、41.9℃、41.7℃、42℃、42℃、41.3℃、41.2℃、41.9℃,不愿走动,没有精神,有冷的感觉,耳、颈、下腹部出现紫斑,呈稽留热,眼结膜发红,4头猪出现眼流泪,3头猪有鼻液,全部呼吸加快,不吃食,一天内陆续死亡。第三天又有发病猪13头,体温升高,不饮食,出现便秘,有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出现失调,转圈、仰卧,全身麻痹,侧卧于地,有6头猪后期呈现四肢划水样动作,最后昏迷死亡,病程持续2~3d。
3 剖检症状
死亡猪全部有尸体僵硬缓慢,皮肤苍白,四肢及腹下的皮肤有紫红色片状出血斑、分别出现鼻端、唇部、耳尖呈现紫红色,背、臀有片状出血症状,眼结膜潮红。
剖检可见皮下脂肪淡红色,血管瘀血,切面流出暗红色血液,有的脂肪上和肌肉上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体表淋巴结肿大一倍,呈暗红色,切面流出汁的物质,胸腔和腹腔内有多量淡红色浆液、有些浑浊,并有纤维素絮状物质,覆盖一层麸皮样纤维素性渗出物,使器官表面和胸膜粗糙,有的病例肺和胸膜、肺与心包膜、肝与腹膜粘连。
肺肿胀,呈暗红色,小叶间质水肿,肺表面可见散在不规则的出血点和出血斑,表面附着絮状物,切面流出带血的泡沫状液体,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呈红色和紫红色,支气管、气管内充满白色或淡红色的泡沫,鼻腔、喉头气管黏膜呈紫红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肝瘀血肿大,表面可见点状出血,有纤维素絮状物,切开流出暗红色血液,肝实质脆,手轻按就碎;胆水肿,胆壁增厚,有出血点和出血班。
胃底部和贲门部黏膜呈弥漫性片状出血,出血呈暗红色,边缘呈紫红色或玫瑰色,粘液增多,黏膜脱落。大肠和小肠浆膜及黏膜多见点状出血及条状充血,回盲瓣呈现溃疡灶。
脾肿大,是正常的2~3倍,呈紫黑色,脾脆。部分病例包膜下有散在出血点,脾边缘有黑红色隆起的出血性梗死灶。
4 实验室诊断
4.1 采集相应的病料
(1)病料 采取5头病死猪的心、肝、脾、血及淋巴结。
(2)培养基检测
4.2 镜检方法
(1)病料涂片、火焰固定,用革兰氏镜检方法 进行检测。
(2)细菌培养 将采取的病料分别接种于血清肉汤进行增菌培养,然后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于37℃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菌落的形态,并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保存,待鉴定。
4.3 结果
(1)病料触片 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单球或双球,少数呈短链状,有荚膜。
(2)细菌培养特性 37℃培养24h后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乳白色、半透明,针尖大小的β-溶血的菌落。鲜血琼脂、血清肉汤培养物涂片,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多呈长链状的球菌。
5 采取治疗方法
为有效控制此病发展,针对此病对症下药,中西医结合,明显见效,方法为:
(1)西药治疗:25%恩诺沙星注射液或0.5%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肌肉或静脉注射,按说明剂量用药。
(2)中药治疗 双花20g、蒲公英20g、黄连40g、黄芩30g、黄柏30g、郁金30g、栀子25g、白芍25g、珂子40g、甘草15g、煎汤拌料喂服。
3d后见到效果,再没有生猪发病。
6 猪链球菌病采取的措施
6.1 紧急免疫预防
对养殖场的生猪采取紧急免疫,按疫苗的说明进行免疫注射弱毒活菌疫苗。
6.2 对饲养生猪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立即开展消毒工作。在免疫前后,机体还没有建立有效免疫保护能力,很容易感染病菌。此时,一定要加强消毒,用可佳消毒药进行带畜消毒,只有消毒与免疫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生猪出栏后进行终末消毒。
6.3 化学药物预防
由于猪链球菌血清型较多,如果疫苗与流行菌株血清型不同会大大降低免疫保护力,所以为有效预防猪链球菌感染必须加强化学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了药物预防,同时在饮水中添加了电解质及维生素制剂,连续应用 1~2周,有效地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发生。
6.4 接种疫苗
建议猪场可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猪链球菌弱毒苗免疫。疫区在猪60日龄免疫一次,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7 小结
本病的临床表现极易与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水肿病相混淆,应严格注重区别。本病的发病和死亡率相当高,对养猪业危害相当大,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建议在疫区使用猪链球菌疫苗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