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大元:学习宪法知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

2020-12-29韩大元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宪法价值观青少年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这届比赛的总体感受。

韩大元:在比赛开始以前,我参与了本届大赛的出题工作,关于比赛中使用的题目,我们事先开了协调会议。因为今年(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怎么在题目上体现今年这一特殊的背景呢?我们研究之后,认为要在题目中增加一些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宪法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八二宪法”颁布以来五次修改的内容,同时也考虑增加了一些关于国家认同、国家制度的题目。

面对这些变化,这届选手表现得很好,并且给我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深刻印象。第一,从比赛的内容来看,我觉得本届选手表现出的对宪法的信仰十分突出。对于一些题目,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够看出来他们对宪法规定的制度、体现的理念,包括宪法的精神,有发自内心的信仰。特别是谈到宪法序言中关于历史和国家发展目标的内容时,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选手,能够看出来他们为我国宪法的发展感到很自豪,为国家的发展感到很自豪。

第二,从两场比赛(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来看,无论是在演讲中还是在答题中,我都能感受到,这些选手有一种很强烈的表达知识的欲望。一组队伍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一些小学生即便对宪法知识的理解不太完整,也能看到他们对于国家制度等知识具有一种很朴素的求知欲望。当然,面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有的选手没有答出来或者对一些题目里相对专业的知识不确定,但是他们在回答问题、抢答问题时表现出的热情,还是给我们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2019年)的比赛中有个很有创意的环节叫“你话我猜”,它的题目难度很大,对于宪法知识的涉及面相对来说比较广,不是所有宪法中规定的制度和基本权利都能找到一个相对应的、很贴切生动的其他表达的。但是在比赛中,选手们的表现很精彩,都(对题目)完成得很好。可见他们确实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把自己掌握的宪法知识进行现实化、生活化了,并能够在生活当中捕捉宪法元素了。比赛通过环节设计,能够帮助选手们明白,宪法不是高高在上的,文本中所写的内容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我们所有的生活都跟宪法有关。当包含选手在内的学生在学习宪法的时候,能把生活、现实、实践跟宪法联系起来—当然这种联系会有一定难度,就能认识到宪法是立体的、生活的。我经常讲,宪法是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宪法认识的加深,学生们会在学习宪法、感受宪法的过程中产生更深的生活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次比赛是成功的,参赛的选手确实从内心对自己国家的宪法感到崇敬和自豪,也能从宪法背后看到民族的历史和发展。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在哪里?

韩大元:青少年学习宪法的意义,我认为至少有四点。先说第一点,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进行公民教育,让每个公民对自己公家的历史、主流价值观和具体制度的运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有的公民也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宪法,因为宪法学习和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每个公民在不同的年龄段,也都应接受公民教育。有了宪法教育,才能让公民对自己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有一个基本的认同,有了这样一个价值观的认同后,他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时,才会懂得去依照宪法维护自身的权利。宪法中承载的是国家与公民的一种共同约定,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展望。

第二点,在公民教育当中,青少年的宪法教育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要求。一个国家能不能在人民心中树立一个健全的、良好的宪法教育观念,要看其在小学、初中、高中推行的宪法教育。“宪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是有特定含义的。尽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未必能全面理解宪法的理念和制度,但从小就开始接受宪法教育,能让他们对国家、国家制度,包括政府、法院、检察院等一些抽象的概念产生亲切的感觉。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他们会加深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

这几年举办的“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一直传递着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即: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对自己国家的宪法有发自内心的信仰与认同。只有有了良好的小学宪法教育,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初中宪法教育、高中宪法教育乃至大学宪法教育。过去,我们只强调大学或者高中阶段的宪法教育,这是不足够的,有些宪法的理念不用等到高中阶段,应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培育,让宪法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种子,让他们感到宪法是跟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挖掘宪法的价值的,明白生活在宪法的保护中是很幸福的。所以,对青少年的宪法教育,尤其对小学生进行宪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点,青少年宪法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因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抽象的、外在的教育,而是一种让每一个社会个体,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国家的教育。那么怎么培养青少年热爱国家呢?要让他们学习宪法!因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发展目标、价值、国家机构的运行方式都写在宪法中,因此想要让他们真正对自己的国家产生热爱,就应从了解宪法开始。对青少年实施宪法教育,可以为爱国主义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四点,对于青少年来说,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不懂得历史,就没办法了解现在的制度,更不要提形成对民族的自豪感了。可是历史在哪里读呢?历史可以在宪法中读,因为宪法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宪法中的序言,宪法中规定的制度,都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透过宪法序言,透过宪法文本,我们可以读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中华文明起源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中国人民进行自由民主的斗争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国家权力。宪法用很精练的语言对这些历史进行了概括,虽然简洁却浓缩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学生阅读宪法,特别是宪法序言部分,相当于接受了一次很好的历史教育。所以,宪法教育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之外,我觉得还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教育范本。

教育部在全国组织开展的“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国家主流价值观,因为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青少年认同国家的价值。我国宪法非常强调国家价值观,特别是在2018年,通过修改宪法,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了宪法文本中,让它成了宪法的具体制度。通过宪法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比原来单纯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规范的基础。这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不但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也有助于强化他们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所以青少年要阅读宪法,学习宪法知识,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年轻一代是不是真正认同国家的价值观,是不是真正坚持国家的主流价值。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提一些建议。

韩大元: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学习宪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但青少年学习宪法不应只拘泥于一个“活动”,而是应把它变成一个日常化的、常态化的学习项目。比如,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讲一讲宪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宪法,这是我们要提倡的,把宪法学习日常化、生活化、常态化。

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小学生的接受程度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我们无论是写教材,还是在课堂上讲宪法,要根据他们的需求,用生动、立体、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宪法。我觉得在这个方面,针对小学生的宪法教学方式可以创新,摒弃一般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方式,通过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实现宪法教育的转型和升级。据我所知,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使用诸如多媒体、漫画、手工、图片等方式,让小学生更易接受宪法知识。对于中学生,他们已经开始想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很旺盛,这个阶段也是价值观的塑造阶段,所以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宪法教育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比起过去,现在的中学生能够获取更为完整的知识信息,所以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也比较成熟。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他们所获得的一些碎片化信息中包含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信息的情况。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宪法教育让他们知道哪些信息是健康的,哪些是有害的,让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习宪法可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社会问题的看法上,能够判断这是主流价值观还是非主流的价值观,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我们再看大学生,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已经形成一定的价值认识和看法了,但是对于“90后”,特别是2000年之后出生的“00后”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信息化、社会价值多元化、全球化的现状,处于国内、国际形势不确定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让他们保持对国家价值观的认同、对国家发展的自信,除了专业的宪法教育之外,我认为社会的宪法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很容易在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中产生困惑,对一些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概念,比如:正义的概念、自由的概念、人权的概念、权利的概念,提出一些疑问;也会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一些概念,比如: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并不赞同。大学生是社会共同体的成员,要参与社会、参与公益活动,帮助同学,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但是,由于现在社会的各种变化,有些大学生还是强调自我,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如果在大学阶段,我们不能通过宪法和法治教育让他们具备社会责任感,明白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那么进入社会以后,面对更加多样化、更加复杂的社会价值时,这些大学生就会更加迷失、更加难以对现状做出判断了。所以说,大学时代的宪法教育,承载着培养一个合格共和国建设者的艰巨任务。如果说小学时进行的宪法教育是打基础,中学时的宪法教育是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那么,大学时进行的宪法教育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者,为学生们塑造正确价值观。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在宪法教育上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其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自愿接受,而不是作为课程知识灌输给他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愿意接受有灌输性的知识,所以要求宪法老师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他们不同的需求,来讲宪法。

我还有一个建议,在日常的宪法教育当中,要避免形式化。虽然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立体化的方式来了解、学习宪法,但是如果不坚持宪法教育自身的使命,就很容易把宪法教育变成一种形式化的东西。另外,即使进行了宪法教育,但如果学生获得的不是理念上的认同,而只是掌握了某一个知识点,那么这样也不符合宪法教育的本质。现在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的教育形式很多,但是我们要把握一定的界限,过分娱乐化、形式化的东西并不利于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宪法学习。所以宪法的教学方式、比赛方式,跟一般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方面我希望大家可以适当注意一下。

最后一个建议,培训宪法老师也非常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的青少年宪法教育研究中心今年(2019年)举办了对全国百位小学、初中老师的宪法教育教学培训。通过与这些老师的接触,我了解到全国各个地方的宪法教育发展是不平均的。有的学校有专职的宪法老师,可有的学校却是体育老师兼任宪法老师。当然,这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讲宪法的老师一定能够准确地了解宪法的要义、宪法的制度。如果讲宪法的小学老师、初中老师,不能准确了解宪法的精神、原则、制度、程序,那么给学生传递的信息就是错的。所以,提升小学、初中宪法老师的专业化水平,我认为还是十分必要的。专职老师的讲授制度还是要推广,像学外语一样,如果讲宪法讲不准确,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即使到了大学之后可以再调整、改变,也比较难且收效甚微。所以,如果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宪法,老师就要负起责任来,把宪法讲好。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宪法解释对青少年学习宪法会起到哪些作用?

韩大元:宪法解释是对宪法文本的内涵、界限做一些说明。它有两种解释方式,一种是“有权解释”,由宪法规定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宪法的文本内容作出一个解释。在我们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才能对宪法进行解释,其他的机关是不能解释宪法的。还有一种解释叫“学理解释”,是学者和研究者在教学、研究中,对宪法某一个条文,比如宪法中出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身自由”“通信自由”等内容在学理上做出一个说明,但是这种说明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虽然学理解释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它对公民学习宪法是具有引导性作用的,这是因为有权进行宪法解释的机关不可能经常性地去解释宪法,但是宪法的条文相对来说又比较抽象,导致有些内容不好理解。比如“通信自由”,虽然现在的信息很发达,但在1982年“八二宪法”颁布的时候,文本中的“通信”指的是那些比较传统的方式,比如电话、电报等─现在电报已经没有了。那么,现今出现的邮件、手机包含在通信自由里面吗?这时就需要一个学理上的解释,让人们知道现在通信自由保护的范围扩大了。但是这种学理解释没有法律效力,如果要具备法律效力,就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中的“通信自由”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列明通信自由包括哪些。

宪法解释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意义的情况是在有权解释数量比较少的时候,此时的学理解释对青少年理解一些抽象的宪法条文是有帮助的。比如,宪法中规定的劳动者有休息权,这一权利说的是“劳动者”有休息权,却不是“公民”有休息权,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宪法规定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跟男子有平等地位,那么“妇女”这个词要怎么理解呢?小学生是不是妇女?妇女到底有没有年龄的限制,有没有特定的含义?像这样,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发生对一些宪法条文认识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学理解释能够让更多的公民理解概括性规范的背后具有的广泛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宪法条文未来都会有解释的空间,一旦做了解释,人们就对宪法规定的内容有了统一的认识了。另外,新的解释也会更适应新的变化,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开放地看待一些特定的宪法条文,将新形势下宪法的新变化作为生活的指导,继而引导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这一点上未必是直接解释,但是对未来通过宪法确立一些新的规则是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宪法价值观青少年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我的价值观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宪法伴我们成长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