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失眠战士98例综合心理治疗疗效
2020-12-29史昌乾孙丽云韩婷婷
史昌乾,孙丽云,韩婷婷,宁 实,朱 江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失眠可能是构成自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文献[2]发现,睡眠质量与焦虑和抑郁之间有双向性,即失眠可能会导致焦虑和抑郁障碍,同时焦虑抑郁障碍也会导致失眠。对于军人而言,睡眠障碍不仅会导致躯体疾病和生活质量下降,更容易导致军事活动效率下降,军事训练成绩不合格及战斗警觉性下降[3]。武警部队担负着“六位一体,维权维稳”的重任,官兵的身心健康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4]。武警战士普遍文缺乏睡眠保健知识,面临睡眠障碍往往不会寻求专业帮助[5],加之对镇静药物的排斥,导致不敢求医,这些都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因此,探讨非药物治疗对武警战士失眠的疗效是目前部队卫生改革、提高部队战斗效能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使用综合心理治疗干预手段探讨非药物治疗对失眠的疗效,以期为官兵提供临床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于武警某部队属医院医学心理科就诊的失眠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为武警军人,男性,年龄18~28岁,平均(20.4±5.3)岁。就诊患者均由基层卫生队长或班排长陪伴,未有脱落的受试者。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明确,符合失眠诊断[2,6];(2)无长期使用镇静药物及药物依赖史;(3)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排除标准:(1)焦虑或抑郁障碍引起的失眠;(2)躯体疾病如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此类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
1.2 方法 干预前由专业心理医师(由有心理学背景且在临床工作十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对患者进行失眠评估,使用匹兹堡睡眠问卷评估患者失眠情况,使用SAS和SDS问卷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
使用综合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1)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识别不良睡眠习惯在失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失眠和情绪之间的循环影响。如睡前过度思考会引起失眠行为,失眠时反复翻身、强化自己入睡等行为习惯会加重失眠等睡眠卫生知识,发放课题组编制的睡眠教育手册。(2)放松练习[9]:职业压力、紧张焦虑、过度思考等往往是基层战士无法入眠的主要原因,通过放松训练,使其掌握心理放松方法,缓解身心紧张。具体使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或松紧练习,首次由心理治疗师指导,而后发放录制的音乐及指导语,战士自行操作。(3)正念训练[10]:每周1次组织团体正念训练,主要采用正念身体扫描方法,让患者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学会和身体相处,缓解失眠时的焦虑情绪。(4)行为作业:由卫生队心理医师或班长等人监督患者每日放松练习及正念练习。干预后通过跟踪对患者进行评估,使用上述问卷进行再次评估。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
1.3 评价指标 (1)匹兹堡睡眠问卷[7],主要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本文选择的对象排除使用镇静药物治疗的患者,统计方法中没有催眠药物维度。量表由19个自评项目组合成7个因子。总分大于7分为睡眠质量差。(2)应用抑郁自评量表[8](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8](self-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进行情绪评估。SDS和SAS是采用4级评分,包括20个项目的自评量表,能较好反映患者焦虑和抑郁倾向。三个问卷均使用成人心理测验系统自动统计。
1.5 结果 干预前匹兹堡睡眠指数为(7.02±2.69)分,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心理干预后降至(4.82±1.5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主观睡眠质量以及入睡时间都得到改善。干预前焦虑情绪(54.84±2.69)分,干预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抑郁情绪(51.53±3.47)分,干预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1)。
注:与干预前比较,①P<0.05
2 讨 论
失眠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1]。根据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2],对军人失眠的相关研究发现,军人失眠率远远高于普通人,且睡眠障碍与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相关[12-14]。本文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特殊职业,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15],由于岗位调整、任务改变、生活压力或个人素质等因素,对睡眠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导致失眠。他们绝大多数携带了焦虑情绪或者抑郁情绪(非焦虑抑郁障碍)。因此,理论上心理治疗干预可以缓解失眠。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焦虑和抑郁的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这与过往的文献[13,16]具有一致性。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部队是一个特殊群体,无论从部队全局角度还是从战士个体年龄特征角度来看,使用安全有效,不良作用少的非药物治疗手段都具有重要军事价值和军事意义。
本文根据文献[17]报道及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将综合性心理治疗技术应用于失眠士兵群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献[18]表明,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治疗、正念技术等可以缓解患者失眠的症状。结合基层战士日常训练的情况及战士年龄等自身特点,编排了适合武警基层战士的训练方式。武警基层战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使用了行为训练作为主要干预措施,发放睡眠健康知识手册,睡眠卫生知识宣讲作为教育手段。辅助正念疗愈缓解失眠带来的抑郁焦虑情绪。具体实施如下:(1)睡眠卫生教育宣讲。包括失眠是如何产生的;失眠相关因素有哪些;面对失眠如何树立正确的卫生知识,发放课题组编写的睡眠卫生健康手册。(2)放松训练技术,该方法是缓解失眠的具体操作技术,主要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首次由心理治疗师操作。而后,发放渐进式放松训练指导语以及音乐(课题组自行录制),战士回支队后自行训练,在入睡前训练及夜间醒后训练,由班长监督反馈;(3)正念疗愈。正念通过不评判的态度,有目的的转移和加工注意力,转变自身思维方式,对感觉、情绪、思想等进行分离,自动化的有意识加工,实现再感知,是改善睡眠的重要基础。具体应用在患者上就是当患者失眠时,有焦虑行为时,引导自己觉察自己情绪,觉察自己的身体。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治疗对于心因性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既能满足基层战士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又能达到较好的疗效。下一步应从治疗后方转向前方,开展基层大范围的失眠调查以及睡眠健康宣讲知识,从预防行动角度开展有意义的团体身心健康服务,将心理治疗技术真正转化成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效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