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
2020-12-29朱冰影胡鹤娟
朱冰影,周 扬,胡鹤娟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生物化学检验为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由生物化学、临床医学、仪器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而来[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理论内容较抽象、难度大,操作内容实践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院对检验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理论知识扎实,而且注重操作大型仪器的能力以及与临床沟通解决问题能力[2]。本文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为例,通过分析目前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改革措施,以满足新医疗背景下对检验人才培养的要求。
1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现状
1.1 部分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医院检验科生化室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绝大多数医院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常规标本分析,手工法检测在实际应用中被逐渐弱化[3]。然而,目前学校在安排生化检验这门课程的实践内容时,仍然以手工法操作为主,与临床实际脱节严重。此外,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比,手工法检测有许多缺陷,如操作步骤烦琐、耗时久,检测灵敏度低,试剂和标本消耗量大,增加实验室运行成本等。随着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发展[4],大量手工操作已经没有必要,陈旧的手工操作知识已无法满足临床对检验人才的需求,不适应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如何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对接,满足自动化背景下对检验人才的需求,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此外,当前教学中,存在重检测、轻质控的问题。学生反复练习实验手法,却不清楚实验数据的靶值到底从何而来。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环节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是每个数据真实性的重要保证[5]。如何把这部分内容教好,一直是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全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规划《生物化学检验》第四版教材为例,质量控制教学内容为单独章节,课时少、内容难,学生理解不深。
1.2 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人文素养培养
现有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到如今广泛开展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中检验技能的提升越发得到重视,而检验职业素养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检验科虽然是医院的辅助科室,但是检验工作仍然需要与患者和临床医生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以保证临床上对检测结果做出准确判断。在检验科,面对临床医生,检验人员需要及时汇报危急值及异常结果,并提出合理检验项目组合的建议;面对患者,检验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分析前准备,有时还需要和患者沟通异常结果的复查和解释。因此,检验专业也需要培养学生爱伤观念,锻炼学生沟通技巧[6]。笔者近两年在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中发现,目前在检验科实习的学生往往操作技术并不存在较大问题,但多数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如和临床医生进行危急值汇报时词不达意,和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和技巧,甚至存在和患者发生冲突的情况。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能将医学人文理念、职业道德和生物化学检验知识技能相融合的新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优秀检验专业人才。
1.3 当前教学对象的新特点
“95后”“00后”学生已开始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对象,他们生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多数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上课几乎人人离不开手机,喜欢网络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厌倦传统课本结合PPT、板书的授课模式[7]。相比较本科医学类院校,高职院校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偏低,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此外,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9年新生入学成绩分析发现,第一志愿填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0.8%、44.0%、28.6%,即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习意愿逐年下降。因此,如何革新生物化学检验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也是值得教师反思的重要问题。
2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2.1 根据临床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应贴近临床实际,将一些重复冗余的手工法检测项目去除,比如血清葡萄糖检测、血清蛋白质检测、肾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等项目实践教学中均使用手工比色法测定,除去所用试剂及孵育时间不同,其余操作步骤基本相同。因此,建议手工操作保留1~2个项目,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即可,其余检测项目应从附属医院收集有代表性的临床标本,让学生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操作更简便快速,有利于学生熟悉仪器操作过程,提升对于各种仪器使用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在每项操作内容中均把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内容加进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质控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质控意识,领悟质控对于检验的重要性。削减手工操作实践内容后,还可以适当增加全自动生化仪器维护与保养内容,这与检验科生化室实际岗位工作内容更加匹配[8]。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并不差,但后期就业及技术资格考试却让其颇感吃力。因此,教师在重视技能考核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平时教学中应兼顾技术资格考试内容,再结合课本内容,补充一些技术资格考试考点。这样的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一线对于检验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未来检验科工作。
2.2 结合岗位需求革新教学模式
临床和护理等专业都有成熟的医学模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认可[9-10]。检验专业也可以尝试开展本专业特色的模拟教学,以实现检验工作场景再现,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如标本采集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不同患者的情境(卧床患者、孕妇、老人等),安排不同的标本采集任务,让学生分别进行患者和检验人员的角色扮演,考核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特殊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作为患者的感受,从而主动学习标本采集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教师还可以以临床典型案例入手,通过临床实际标本和检验报告单模拟不同临床情景,不仅考查学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侧重临床意义的解读及异常结果的处理。如血钾检测中,在检测到高血钾患者血清时,学生需学会和患者沟通复查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电话危急值汇报;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中,学生需根据患者病史合理选择检测项目组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医学模拟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脱离临床实际的不足,加深学生对临床检验工作的认识。通过实际工作场景的再现模拟,出于实际应用的需求,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检验专业知识,在模拟实践中通过角色扮演,切实感受患者的需求,在逐步掌握医患沟通技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
2.3 应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如今的课堂,板书结合PPT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新技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突破教学难点。生物化学检验知识枯燥、难度大,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注意力也很难集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课堂难以讲清楚透彻的重要知识点录制微课,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观看学习。每个视频短小精悍,5~10分钟即可,避免学生出现听课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外,微课视频应配合条理清晰的PPT,并融入动画、临床案例、互动问答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获得有效愉悦的学习体验[11]。此外,面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实训内容多、学生学习任务重、实训室紧张导致学生训练时间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引进虚拟仿真技术来解决。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室及实验平台进行模拟操作,其优点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减少了实验室运行成本,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虚拟仿真平台毕竟不能开展实际操作,其实验过程不能囊括所有学生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只能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12]。
总体来说,教学手段虽然多变,但其核心功能不变,即一定要贴近目前医院检验科室实际需求,兼顾学生学习规律,最终为教学内容服务,才能使学生更易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手段可以多样化,但应该恰当使用,应用时也应科学配合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岗位要求和所教知识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手段。
3 结语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满足检验科实际工作需求,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手段更加便捷高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临床一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期为社会培养出理论扎实、技能过关,能正确出具并解读检验报告,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咨询服务的优秀检验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