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2020-12-29胡彦武姚慧敏刘雪坤姜丽阳武子敬徐智敏
胡彦武,姚慧敏,刘雪坤,姜丽阳,武子敬,徐智敏
(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全方位嵌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1]。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标志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2]。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教学理念与模式[3]。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4]。而如何制订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把“双创”教育与药学类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5]。
通化师范学院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高等学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本校自1999年开始陆续创办了中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本科专业,培养了大批药学类专业毕业生[6]。作为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科学设计,分步实施,不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药学类专业课程教育有机融合,是推动地方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通化师范学院药学类专业为例,对其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融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
1.1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并行
梳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点,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创新创业教育与药学类专业课程教育同向同行。从药学专业视角培养学生勇于研发新药和探索药物作用新机制、新靶点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向“质疑、联系、创新”的求异方向发展,努力拓展非逻辑性思维[7]。例如:结合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等课程内容以及药理学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理作用或食用植物资源的保健作用,探索研发具有保健或防治疾病作用的功能食品及药物。
1.2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信息化建设并行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引入各种高科技新媒体技术,迎合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兴趣,把传统教学方法与慕课、微课等现代网络化课程形式结合起来,紧随药学学科发展前沿,适时充实或更新课程内容,建立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有助于药学类专业学生开拓创新创业思路和方法的优质课程(如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药剂学、保健品研究与开发等)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网络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1.3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并行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一方面通过骨干研修、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培养其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鼓励其积极开展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另一方面采用灵活方式“引智培智”,聘请地方医药领域著名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创业成功人士和专家组成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网络教学、网上论坛讨论交流和讲坛讲座等形式进行言传身教。
2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习实训实践活动深度融合
2.1 强化专业认知实践,提升药学思维与创新创业意识
组织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参观通化中国医药城内的医药企业,使学生对医药产业形成感性认知。通过对医药企业文化及发展前景的了解,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通过对医药企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的了解,明确学习方向;通过对医药企业新药研发岗位技术要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8]。邀请本专业领域知名企业家和优秀校友为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进行学术报告或创业专题讲座,侧重讲授药学各分支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药学类专业创业项目培育现状,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走进课堂,融入专业课程教育。
2.2 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培养药学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
本校药学类专业设置了3个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即基础技能综合训练模块、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块和专业实习岗前实训模块。基础技能综合训练模块注重培训学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类课程涉及的实验操作技能,旨在提升学生药品称量、溶液配制、仪器安装与使用等操作的规范性;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块注重培训学生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物分析、中药药理学等专业课程涉及的实验操作技能,旨在提升学生药效成分提取和分离、剂型工艺优化、药效学研究等能力[9];专业实习岗前实训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模拟药厂投料、提取、制剂、分析化验、包装等各环节进行项目实训,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通过上述实践培训,逐渐形成了以基础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和学科间内容交叉、渗透与融合为特色的专业实训模式,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和思路,为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实践或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强化专业实习管理,实现毕业与就业创业无缝衔接
选择通化中国医药城及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已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订单式毕业生产实践及就业模式,实习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并不断优化调整。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医药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将毕业前3个月毕业实习时间延长至毕业前一整年,极大地提升学生毕业实习效果,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企业内各岗位和生产环节深入体验,具有解决实习岗位技术及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建立“双导师”制度,企业方安排车间主任、业务科室负责人作为学生带教教师,提出生产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企业全过程实习任务:实习计划、实习项目及方案、实习内容实施[10];校方安排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协助企业导师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总结,根据实习内容制订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绝大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后提升了实践能力,并优先被实习单位留用为正式员工,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创业无缝衔接。
3 设置创新创业实训模块,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
3.1 以赛代练、以赛促创,增强学生专业领域创业意识
结合学生参与的国家和省级“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药学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兴趣,组织学生申报“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融会贯通,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专业实践活动中。此外,鼓励学生将创新研究成果进行转化,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将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能力。
3.2 以研代练、以研促创,引领学生专业前沿创新思维
药学类专业以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学院为依托,获批了省级重点实验室——长白山药用植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长白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等。本校药学类专业大学生是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这些平台项目结合长白山区药用植物资源及通化中国医药城医药生产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多方面的科研。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引导大学生对医药生产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 结语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融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思路新、热情高,实践能力切实得到了强化培养和提升。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和中标率均逐年提升,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学生参加的国家及省级生命科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奖率及奖项级别亦逐年提升,形成了“以创促教,以创促学,专业知识支撑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融合及良性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