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释疑 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以一道考查万隆会议知识点的选择题为例
2020-12-29湖北
湖北
当前的高考非常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徐奉先指出:“关键能力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支撑终身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主要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他将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界定为三大类,即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
笔者认为,历史学科的一轮复习是教师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关键阶段。在一轮复习的答疑解惑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释疑,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在一轮复习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现以一道考查万隆会议知识点的选择题为例,浅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一、起疑生问
复习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单元后,在一次同步训练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例.1955 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不应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关于这次会议,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形成谋求共同发展的“万隆精神”
C.讨论了亚非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D.日本代表团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该题正确选项为C 项,但许多学生错选了D 项,他们认为,材料中所提到的会议明显是指万隆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而日本的殖民历史众所周知,所以学生选择了D 项,其实很多选C 项的学生也心存疑惑,不知道为何不能选择D 项。
针对学生对日本参加万隆会议的普遍疑虑,笔者并未马上解答,而是决定借此契机,发动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释疑。为了解决问题,也为了突出对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特意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和安排。
二、质疑设问
笔者让学生就日本参加万隆会议的问题说出心中所有的疑虑,最主要的是三大问题:“日本究竟是不是殖民主义国家?”“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为什么会邀请或允许日本参加这次会议?”“美国是明确反对此次会议的,它怎么会允许盟国日本参加万隆会议呢?”整个提问过程其实是对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能力的一次锻炼,也为下一步活动提供了探究的动力和方向。
三、探疑析问
根据学生质疑过程中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笔者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选出本组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小组负责探究其中的一个问题,并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在课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站等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的过程就是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过程,包括辨识历史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和解读历史信息。这一思维过程还涉及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真伪等,要求学生运用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这大大提升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一段时间以后,笔者组织各小组开展了一次组内讨论会,在充分讨论并吸取众人意见的基础上,由组长撰写本小组的总结报告,这一过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即将历史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认识的技能和本领。在小组讨论和小组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认识过程,直至把握历史问题的本质。在分析问题时,笔者还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进行分析,并规范地阐述历史事物。
四、释疑解问
随后,笔者又召集了一次三个小组组长的交流总结会,由三名组长汇总、撰写本次探究问题的总结报告,经过笔者的审读和修改,最终形成了一篇《反殖民主义的万隆会议为何会让日本参加?》的历史小论文,供全班同学参考和传阅,内容如下:
1955 年4 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日本也参加了这次会议。那么,作为亚洲近代历史上的殖民国家的日本为什么也能参加这次旨在反对殖民主义的国际会议呢?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参加万隆会议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因素促成的:
一是因为战后日本自身身份和地位的变化。二战前的日本是一个殖民国家,二战后,战败的日本被美国以同盟国的名义单独占领,其殖民地也被同盟国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所剥夺。1951 年9 月8 日,为了解决二战后日本的领土和国际地位问题,48 个二战战胜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该条约正式声明日本放弃二战前所夺取的一系列殖民地的权利,该条约也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同盟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状态。所以,20 世纪50 年代初期的日本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非殖民国家了,日本政府也可称得上是一个表面上的独立政府了。1954 年,万隆会议的发起国筹备召开一次非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并按照“独立政府的原则”提名与会国名单,当时的日本已经具备了提名资格。
二是因为会议的发起国之间的相互博弈。由于日本的殖民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极其深重,所以它参加万隆会议的正式提名是经过了发起国一番激烈的争斗才得到的。万隆会议的发起国有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等南亚5 国,其他与会国则必须由这5 国提名。当时与中国关系亲密的印度和缅甸力邀中国参加,而作为美国盟友的巴基斯坦则坚决反对邀请中国,甚至以邀请台湾相威胁。当巴基斯坦看到无力阻止中国参加时,被迫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在邀请中国的同时必须邀请日本、土耳其等5 国参加,企图联合这些与巴基斯坦类似的亲美国家以平衡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力。
三是由于美国默许日本参会。虽然日本获得了邀请,但其态度暧昧,并不敢贸然接受。因为20 世纪50 年代初的日本虽然结束了被占领状态,但仍然没有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对这一“没有欧美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十分抵触,1955 年2 月,美国曾策划了一次曼谷会议,妄图以此抵制亚非会议,但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曼谷会议威胁亚洲和平,使美国阻止亚非会议召开的阴谋难以得逞。于是,有美国媒体建议,既然美国不能阻止这次会议的召开,就要使近东和东南亚的某些朋友把会议的进展导向适合美国的途径,因此,美国并没有阻止盟国日本参加亚非会议。
综上所述,日本能够参加万隆会议是在主客观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加上某些势力的推动和许可才实现的。
整个活动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包括自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和信息、建立假说、进行社会调查、科学思维的能力等。这些历史探究能力在学生的自主释疑活动及历史小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由上述案例可知,在历史学科的一轮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释疑的活动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拓展历史知识,解除心中疑惑,加深对疑难问题的透彻理解,这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