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蛋白(a)水平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价值研究
2020-12-29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528400李莹莹彭明杜国有黄娜娜陆丹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528400)李莹莹 彭明 杜国有 黄娜娜 陆丹倩
近几年来,伴随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关于冠心病诊断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增多,其中血清脂蛋白(a)检测结果异常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预防的重要依据,但该方面报道鲜见,相当部分学者选取多项血清指标检测进行诊断,尚无关于单项血清脂蛋白(a)的诊断作用报道[1][2][3]。为弥补这一缺陷,笔者选取一组冠心病患者、一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脂蛋白(a)检测,并从两组受检者、研究组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者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率方面着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学委员会监督下进行:纳入冠心病患者90例,纳入时间:2018年3月~2018年10月,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9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1)纳入标准:①两组受检者临床资料和数据均完整无缺,检查期间配合行为良好;②研究组患者经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综合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③对照组受检者均否认任意疾病,各项生化指标、体格检查结果均正常。(2)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等疾病;②参与研究前未使用任何药物。
研究组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为38~77岁,平均年龄为(53.94±3.15)岁;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单分支病变54例,多分支病变36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为39~77岁,平均年龄为(54.08±3.02)岁;两组受检者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 检测方法 两组受检者进行采血化验前,均禁食12h,采血期间遵照严格无菌原则操作,采集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采血后立即送检,应用免疫透析比浊法检测血清脂蛋白(a)。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研究组、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差异;②统计研究组中单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多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的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及其异常率差异,其中血清脂蛋白(a)指标异常标准是0~300m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行X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受检者的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差异 研究组平均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是(357.65±21.48)mg/L,对照组平均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是(128.73±12.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61,P=0.000)。
2.2 研究组中单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多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的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 研究组患者中单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的平均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是(315.68±41.73)mg/L,多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的平均血清脂蛋白(a)指标水平是(403.89±37.89)m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8,P=0.000)。
2.3 两组受检者的的血清脂蛋白(a)异常率 研究组患者中单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血清脂蛋白(a)指标异常率是92.59%(52/54),多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血清脂蛋白(a)指标异常率是97.22%(35/36),而研究组血清脂蛋白(a)指标异常率是96.67%(87/90),与对照组的4.44%(4/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108,P=0.000)。
3 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又可称之为冠状动脉病或者缺血性心脏病,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者堵塞,致使心肌组织缺氧、缺血,最终引发心脏病变[4]。因各种原因影响,国内冠心病发生率不断升高,死亡率也比较高,严重危及人们身体健康乃至日常生活。关于冠心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能获得良好效果,而传统冠心病诊断方法如冠脉造影等,存在操作复杂、特异性低等缺陷,且存在一定操作风险,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影响较大[5][6]。
近几年来,诸多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脂质代谢异常为冠心病产生、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脂质代谢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一向是冠心病防治领域上的热点之一,但关于脂质代谢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则相对较少[7]。人们对于冠心病的认知按时间顺序经历了四个阶段:①总胆固醇可增加冠心病发作危险性;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均可增加冠心病产生的风险;③甘油三酯偏高是冠心病一项独立危险因素;④血清脂蛋白(a)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是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脂蛋白(a)是一种特异载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中载脂蛋白B100之间,以S-S键形成结合的大分子复合物,是一种和遗传相关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属于亲水性载脂蛋白,可抑制人体纤维蛋白溶解,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形成血栓,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冠心病。因此,可推测血清脂蛋白(a)水平异常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且优于其他血脂指标。
为证明这一思路正确性,笔者以单纯血清脂蛋白(a)指标诊断冠心病,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直观体现了血清脂蛋白(a)水平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笔者还对研究组中单分支冠状动脉病变、多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提示:多分支冠状动脉病变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更高,可见病变严重部位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较高,可通过血清脂蛋白(a)检测判断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一步凸显了血清脂蛋白(a)水平诊断冠心病的显著价值,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