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剑锋教授治疗失眠临床经验

2020-12-29王诗恒刘剑锋秦培洁党迎迎

陕西中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泻心汤心神安神

王诗恒,刘剑锋,秦培洁,董 臻,党迎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 100700)

失眠症也叫睡眠障碍,其特征为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伴有不适等感觉。目前失眠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病率高达38.2%,长期患有失眠的人约为15%,曾有过失眠的人约为50%,且失眠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 的趋势[2-3]。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指出有31.2%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如果每晚睡眠时间少于4 h,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80%[4],长期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易诱发交通事故等危险事件,对个人、公共和社会安全都构成严重的负担[5]。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主要使用镇静安定剂(主要是苯二氮卓类),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成瘾性和依赖性、发生抑制呼吸、戒断性反应、影响昼间觉醒质量、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行为不受控制、易出现操作性事故等不良反应,引发医疗和社会问题[6]。中医药治疗失眠从辨证论治出发,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使用适合的治疗方案,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 等,认为失眠的本质是 “本虚标实”,多与心神失养,脏腑功能失调相关[7]。

1 病因病机

失眠可分虚实两种证型,中医学认为失眠的总病机是阴阳失调,虚证常见的病机有营卫失调、脏腑失和,实证常见病机为实邪扰心。

1.1 虚 证

1.1.1 阴阳失调:中医学认为失眠的总病机是阴阳失调[8]。《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医效秘传·不得眠》记载:“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 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9-10]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正常的睡眠由阳气的正常开阖所控制,阳气开阖正常,故能做到睡眠规律,起居有时,而阳气失于开阖,导致阴不纳阳,阳不入阴,则造成失眠。“七情”、 “外感”、“内伤”等病理因素都可造成阴阳失和,导致阴不制阳,阳气不入阴而失眠。

1.1.2 营卫失调:中医学认为“营气”和“卫气”的失调在失眠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营卫二气的衰减导致卫气无法入于阴是导致失眠的关键环节[11],而气血亏虚和痰瘀阻滞是导致营卫失调的重要因素[12]。

1.1.3 脏腑功能失调: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联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是导致失眠的关键环节[13]。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两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心神,导致心神失养而引起失眠;心肾不交,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火炽盛,阴不制阳,引起失眠[14-15]。心胆气虚,胆小怯懦,会影响心神,引起失眠,《类证治裁·不寐》曰 “惊恐伤神,心虚不安”。

1.2 实 证 实证多是由饮食、痰热、气郁、血瘀等实邪扰心所致。过食肥甘厚腻,积于胃中,阻滞胃气升降,影响脾胃运化,导致化生痰热,扰乱心神,阻滞中焦气机引起失眠[16];肝主疏泄,肝郁气滞导致心烦易怒,胁肋胀满疼痛等临床表现,扰乱心神,导致失眠[17];瘀血阻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滋养心神,引起失眠[18]。

2 刘剑锋教授治疗失眠的思想

刘剑锋教授治疗失眠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和辨证论治的思想,重视调理脾胃,同时根据失眠证型和患者体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 刘剑锋教授在临床治疗失眠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他认为饮食习惯对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饮食规律和节制能够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而饮食不节、消化不良等则影响睡眠,降低睡眠质量。“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于《素问·逆调论》,原文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胃气本降,饮食不节损失脾胃,造成脾胃失和,导致胃气上逆,气机逆乱,不能濡养心神。同时食积化生痰热,上扰心神而发生失眠[19-21]。目前由于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暴饮暴食,嗜食辛辣油腻,过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日益增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湿热,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脾胃不和又引起失眠,直接导致失眠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刘剑锋教授认为治疗失眠必须调和脾胃气机,气机通畅才能保证阴阳相和,气血充足,心神才安,故临床多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调理脾胃,达到“胃和则安”的治疗效果。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的特点,具有调和脾胃、养心安神的功效[22],主治心下痞证。方中半夏具有降逆止呕、消痞除满的功效[23],半夏、干姜合用,辛温散痞;黄芩、黄连性味苦寒,能降胃气止逆;人参、大枣甘温,具有补养中焦气血的功效。诸药配伍,寒温并用,协调阴阳,升降配合,调畅中焦气机,达到阴阳协调,气机通畅,则阴阳互交,阳入于阴而成眠的治疗效果[24]。

2.2 辨证论治 刘剑锋教授在临床治疗失眠重视使用辨证论治的理念,首先辨失眠的虚实,虚证包括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心肾不交型,实证包括肝火旺盛型、痰热扰心型、瘀血阻络型,再根据患者的体质使用适合的方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效果。

2.2.1 心脾两虚型:以“不易入睡、多梦易醒”为主症,多是由久病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不能滋养心神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精神萎靡不振,易疲劳,可伴头晕,乏力,大便稀薄,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炒白术、灵芝、黄芪等。

2.2.2 心胆气虚型:临床表现为睡眠困难,多梦,易受惊,易醒,常伴心慌,气短,自汗,易疲劳,舌淡苔薄,脉弦细等症状。治以益气养血,定志安神,方选用半夏泻心汤加镇静安神药石菖蒲、远志、生龙牡、酸枣仁等。

2.2.3 心肾不交型:多表现为心烦难寐,多梦,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使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加滋阴安神药熟地、丹皮、五味子、磁石等。

2.2.4 肝火旺盛型:多表现为烦躁易怒,夜不能寐,并伴有头晕胀痛,目赤,耳鸣,胸胁疼痛,口干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治以疏肝泻火,定志安神,方用半夏泻心汤合龙胆泻肝汤加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等药。

2.2.5 痰热扰心型:烦躁,难以入睡,并伴有口干口苦,发热,胸闷胀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加栀子、珍珠母等。

2.2.6 瘀血阻络型:多表现为长期的失眠,并伴有心悸,刺痛感,舌紫有瘀斑,脉弦涩等症状。治以活血化瘀、通络安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郁金、琥珀、当归、瓜萎等。

3 临床案例

3.1 病案1 刘女士,2018年10月18日就诊,主诉失眠3个月,伴有疲劳,头痛,腰酸,胸胁胀痛,烦躁,月经紊乱,月经量少,大便稀薄,四肢冰冷,诊断为失眠,肝气郁结证,治以疏肝解郁,养阴安神,处方:柴胡12 g,香附、附子(先煎)、延胡索、当归、阿胶、龟板、白芍、猪苓、泽泻、合欢皮、远志、灵芝、生地各15 g,干姜9 g,炒山药、熟地、小茴香、黄芪、首乌藤各30 g,川芎、淡竹叶各10 g,黄连3 g,甘草6 g,共14剂,早晚温服,各一次。1月之后进行随访,患者已痊愈。按语:患者为肝郁气滞,导致胁肋胀痛,易发怒,月经紊乱,同时肝气乘脾,导致脾虚,出现乏力、月经量少,便溏,同时扰乱心神,引起失眠。治以疏肝健脾,解郁安神,方中柴胡、香附、川芎、延胡索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止痛,山药、黄芪、当归、阿胶珠、灵芝健脾,补益气血,白芍、熟地养阴柔肝止痛,合欢皮、首乌藤、远志解郁安神,甘草补脾气,和中焦,调和药性。

3.2 病案2 张女士,55岁,2018年11月29日就诊,主诉咳嗽超过1个月,并有白痰,同时伴有失眠多梦,头晕,食欲不振,便溏,易疲劳,舌淡苔薄白,脉细。诊断为失眠,肺脾两虚证。治以补肺健脾,止咳安神。处方:清半夏、黄连、黄芩各9 g,黄芪、鱼腥草各30 g,陈皮、茯苓、当归、炒白术、焦三仙、地龙、瓜蒌、密紫菀、款冬花各15 g,醋鸡内金、防风、阿胶、炙甘草各10 g,干姜3 g,共14剂,早晚温服,各一次。12月20日复诊,主诉咳嗽明显缓解,睡眠改善,头晕、便溏等症状减轻,但仍多梦,上方加灵芝、合欢皮各15 g,首乌藤30 g,再嘱患者服用7剂。两周后随访,已病愈。按语:患者肺脾气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心神,加上咳嗽、胃不和等症状,扰乱心神,引起失眠。治疗上用半夏、陈皮等理气化痰,紫菀、款冬等止渴,白术、黄芪、当归等以补气血,焦三仙理气消食,起到止咳和胃、滋养心神的作用。

3.3 病案3 贾女士,62岁,2018年12月13日就诊,主诉失眠超过20年,且入睡困难,伴咳嗽,全身发冷,腹胀,完谷不化,不能吃生冷,腹泻,便溏。诊断为失眠,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祛寒,和胃安神。处方:柴胡10 g,附子(先煎)、醋香附、陈皮、茯苓、炒白扁豆、黄芪、党参、合欢皮、远志各15 g,黄连、花椒、肉桂、大枣、升麻各6 g,首乌藤、浮小麦、山药、蜜紫菀、款冬花各30 g,干姜、甘草各9 g,共14剂,早晚温服,各一次。一个月之后随访,患者诉失眠症状减轻,咳嗽、发冷等其他症状缓解。按语:该患者脾胃虚寒,气血化生不足,不能濡养心神,因而造成失眠。使用附子、肉桂、花椒等温中祛寒,紫菀、款冬、陈皮等理气止咳化痰,首乌藤、合欢皮等以安神定志。

3.4 病案4 姬女士,34岁,2019年1月3日就诊,主诉因癌症放射治疗而导致失眠,伴头晕,咳嗽,痰多,食欲不振,呕吐。诊断为失眠,肺脾气虚证,治以健脾补肺,和胃安神,处方:清半夏、黄连、黄芩各9 g,鱼腥草、延胡索、黄芪各30 g,陈皮、茯苓、当归、焦三仙、炒白术、地龙、瓜蒌、蜜紫菀、款冬花各15 g,阿胶、鸡内金、川芎、防风各10 g,干姜3 g,炙麻黄、炙甘草各6g,水煎服,共21剂,早晚温服,各一次。后随访得知患者睡眠改善,诸症状减轻,嘱患者按上方继续服药5剂,痊愈。按语:患者是由于放疗损伤脾肺,导致气机失调、气血亏虚,导致头晕、呕吐、腹胀、消化不良、咳嗽,扰乱心神,引起失眠,故治疗当补肺健脾,补气养血,肺脾和,则心神得养,心神则安,失眠自消。方中清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紫菀、款冬温肺止咳,黄芪、阿胶、当归补气血,延胡索、川芎、瓜蒌活血行气止痛,鸡内金、焦三仙开胃消食,黄连、黄芩、干姜降阳和阴,调和阴阳,白术、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药性。

从以上医案可以看出,刘剑锋教授能正确把握失眠的病机,使用调理脾胃的治疗方法,再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用药,扶正固本,根本在于调和脾胃,使人体阴阳协调,气机通畅,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4 结 语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也是一种亚健康表现,长期失眠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主要使用安定剂,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产生多种副作用,如认知功能和肌张力减退,头晕,易困倦,出现反跳性失眠或戒断症状,且老年人、妊娠期妇女和肝肾功能不全的人不宜服用[25-26]。中医治疗失眠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药,具有适宜人群广,副作用小和预后良好的优点。刘剑锋教授治疗失眠强调“治病求本”,以调理阴阳为根本方法,同时辨证论治,根据具体证型和患者体质用药,达到因人、因时、因地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泻心汤心神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浅析半夏泻心汤古今应用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苏木泡脚养血安神
半夏泻心汤治疗丘疹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