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性练习,擦亮学生的眼睛

2020-12-29孙贵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真分数珠子两位数

孙贵合

在上期中,我们谈到了应用开放性练习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那如何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呢?本期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开放性练习除了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也是就能够纳入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体验:生活——数学——生活。数学的眼光,就是能够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信息;能从基础纷繁复杂的情境中发现简单的数学原理;从平凡的事实出发,能够思考出不平凡的理论……因此在开放性的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案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对于计算课,大多数内容都是反复的计算,但除了计算之外,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个真正学习的机会呢?人教版这部分内容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分母是10 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很多教师处理这道题时,只是让学生计算,强调是最简真分数。在学生得到正确结果之后,这道题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但是如果这道题只以计算出正确结果为目的,那就失去了它本身更大的作用。

我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当学生已经计算出本题的正确结果之后,提了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分母是10 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整数,你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生1:那分母是100 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不是也是整数?

师: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还有吗?

生2:那分母是1000 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不是也是整数?

师:虽然你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和刚才同学所提的问题类似,你是在模仿,因为你们的问题都是100、1000 这样的数,没有超越,看谁能提出有超越的问题?

在这里可能有的老师会说,为什么要否定生2 提出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课堂上存在着大量的模仿,学生并没有自己真正的思考。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由1 到100 不是创造,由1 到10000 也不是创造,而由0 到1 的过程才是创造。所以让学生能够跳出原有思维的圈子,才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生3:老师,是不是所有整数以某个整数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的和都是整数?

师:你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其他同学对他的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4:生3 提出的不对,因为整数2,以它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只有,和不是整数。

师:看来有了不成立的例子了,但能不能修改一下这句话让它成立呢?

生3:所有大于等于3 的整数,以它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的和都是整数。

师:我们一起举例子来试一试吧。(学生举例)

第二天,我刚到办公室门口,就有一群学生追了过来。一起激动地说:“老师,咱们五(二)班猜想真成立。”

师:你们怎么知道成立?

生:我们试了,都成立。

师:好一会上课时我们再问问其他同学的结果。

上课开始,我问全班同学谁昨天证明五(二)班定理了,全班同学都举手。

师:那你们谁找到不成立的例子吗?

生:没有,都成立。

师:那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我们五(二)班定理成立?

采取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生:可以。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但我们现在只能称它为:五(二)班猜想。因为我们是通过举例的方法,不能够把所有情况都进行尝试,要证明它成立,要通过系统严谨的证明方法才能够证明,如果我们班有同学一直从事数学学习,希望有一天你能够把这个猜想证明出来,然后告诉我们同学。

我们试着去想,如果一名同学一直从事数学的学习,有一天在翻阅《数学史》的过程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早在二百多年前,大数学家欧拉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猜想:所有大于等于3 的整数,以它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的和都是整数。这个猜想通过证明得到了正确结论,也被称为欧拉定理。我想这个时候这个学生不会埋怨老师当时没有告诉他这个结论,他会更感谢老师,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数学的种子,才让他一直坚持着数学的学习。

对于这道题,我当时还想了另外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当启发学生提出“所有大于等于3 的整数,以它为分母的最简真分数的和都是整数”之后,告诉学生这个结论就是“欧拉定理”。我想当学生了解后,心情也是非常激动的,但激动过后,又能给他们留下什么呢?因为欧拉已经证明了,所以学生不需要思考了。

●案例:《因数和倍数》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平时我们只是关注学生能否正确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那是否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呢?于是在新课学习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师:有9 颗珠子,摆在一个计数器上,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生:18、27、36、45、54、63、72、81、90。

师:认真观察这些两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两位数,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都等于9。

师:9 颗珠子摆的,相加肯定等于9。

生:这些两位数都颠倒着,18、81;27、72;36、63;……

师:真的是呀,还有吗?

生:都是9 的倍数。

师:9 颗珠子,摆出的两位数都是9 的倍数,那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想吗?

生1:我猜8 颗珠子摆出的两位数就是8 的倍数。

师:很好,这就是生1 猜想。其他同学呢?

生2:我猜7 颗珠子摆出的两位数就是7 的倍数。

师:很好,这就是生2 猜想。还有吗?

师:现在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猜想课下去验证吧。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同时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事,也是生活中的事,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同时我这道题的设计是在为学生学习《3 的倍数的特征》打下基础,因为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来没有做过要把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加的事,所以学习起来有困难,于是我给学生一次体验的机会,这也就是学习经验的积累。

另外,这道题还肩负着另一重任:让学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因为我们现今的很多证明,学生经历的都是伪证明,由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影响,使学生的操作“一实验就成功”,但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是经历很多次的失败最后才取得一次成功。于是在第二节课,我对这个问题进行反馈。

师:你的“生1 猜想”怎么样?

生:不成功。

师:你的“生2 猜想”呢?

生:也不成功。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猜想都不成功呢?

生:老师,我的猜想成功,我猜想3 颗珠子摆出的两位数就是3 的倍数,您看:12、21、30,都是3的倍数。

师:看,虽然很多人都没成功,那是不是就失败了呢?错,其实你们已经成功的证明了那些猜想不可以,同时不要因畏惧失败而不敢大胆猜想,因为只有有了猜想才有成功的可能。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毕竟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多给学生留下点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从一个普通的事件出发,能够发现常人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证明方法,得出了结论,这不正是我们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吗?

猜你喜欢

真分数珠子两位数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巧分珠子
暑假训练营·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纸珠子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质疑与思考
真分数不等式“a+mb+m>ab”
两位数
假分数变身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