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馈控制在预防危重症患者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

2020-12-29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孙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皮下组织危重症医疗器械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300170)孙岩

美国国家压伤咨询委员会于2016年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 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MDRPI)定义为因诊断或治疗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对皮肤和/或皮下组织产生压力,进而形成局部损伤,且损伤部位形状与医疗器械的形状、相符合[1]。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多发生于头面部。这可能与医疗器械多作用于头面部有关,包括口鼻插管、气管切开、氧气面罩、鼻胃管、鼻导管吸氧等,加之医疗器械的材质多由橡胶、塑料等透气性较差的材质制成,长时间使用或固定不当,可对皮肤及软组织造成压力,进而形成MDRPI。MDRPI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患者的身心痛苦,还可成为感染的门户,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重症监护室(ICU)是发生MDRPI的高风险科室。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即在管理工作开始之前,通过分析并预测管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产生的后果,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性措施,从而事先预防可能出现的偏差,达到预防风险发生、降低损失的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2]。本文将前馈控制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入住ICU期间头面部MDRPI的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患者纳入标准为:①年龄≥18周岁;②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医疗器械(包括鼻胃管、鼻肠管、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气管切开、口插管、鼻插管等),且使用时间≥12h;③排除入住ICU前已发生压力性损伤者或皮肤破损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住ICU时间、所使用医疗器械的种类及使用时间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危重症患者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在常规危重症患者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具体方法如下:①全面评估:根据《国际压疮防治指南》2014年第2版建议,每日应检查医疗器械下方皮肤及皮下组织不少于2次,检查有无压力性损伤的表现。对于消瘦及水肿患者,应增加查看和评估的次数。并在查看的同时,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重新放置医疗器械,以重新分布医疗器械对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的压力,避免组织长时间压迫受损。②合理使用器械:尽量选择材质柔软、透气性好、型号合适的医疗器械,正确佩戴和固定,以免过紧而对皮肤造成压力,过松而导致管道滑脱。在为患者调整体位时应注意重新放置医疗器械,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③保护性措施:有多项研究表明:在医疗器械使用期间,预防性使用敷料可有效降低MDRPI的发生。如在医疗器械与皮肤之间放置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加以保护,以防器械对皮肤及皮肤组织造成直接压迫。但使用保护性敷料应注意观察敷料下方皮肤有无潮湿,如出现潮湿应及时擦干,并使用皮肤保护剂,以防微环境的改变增加MDRPI发生的风险。④营养支持: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也可增加MDRPI发生的风险,应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遵医嘱予肠内、肠外营养,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可邀请营养科会诊,制定有计划、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及皮肤修复能力,预防并减少MDRPI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交接班时观察器械压迫下方皮肤、黏膜及皮下组织的情况,按照2016年美国国家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的定义及分期标准对压力性损伤进行判定和分期。

1.4 统计学方法 双人将数据核对无误后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头面部MDRPI发生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入住ICU期间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4.29%(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9%(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约70%的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在头面部,最常见于耳廓,其次是唇部、颈部、面颊部,这与医疗器械压迫部位有关。如鼻导管吸氧可造成耳廓损伤,口鼻插管可造成口唇部及鼻部损伤,气管切开可造成颈部损伤,面罩吸氧可造成下巴、鼻部及面颊部损伤等。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常需使用医疗器械辅助治疗,加之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活动障碍,难以感知医疗器械压迫造成的不适,如护理工作中不加以重视,则极易发生MDRPI。由于危重症患者免疫力低下,MDRPI一旦发生,则可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给治疗和护理造成负担,甚至可诱发医疗纠纷。前馈控制是在事情发生前即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规范和制度,以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强调在事件发生前加以预防,而非事后补救。

本文将前馈控制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中,通过全面评估、合理使用器械、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观察并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入住ICU期间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重症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皮下组织危重症医疗器械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亚洲梨木栓和皮下组织特性和裂化反应
外科手术切口组织愈合不良裂开原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