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2-29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462600司国淼李腾飞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462600)司国淼 李腾飞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肿瘤,阴道不规则流血为其主要表现,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两种,以I型为主,有一定致死率,应及时治疗[1]。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但Ⅲ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有较高复发率,且易远处转移,因此,术后给予有效辅助治疗,对控制病情,预防复发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旨在探究T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年龄41~65岁,平均(52.35±5.12)岁;肿瘤直径3~6cm,平均(4.25±0.75)cm;鳞癌5例,腺癌22例,透明细胞癌4例;对照组年龄40~63岁,平均(51.96±4.84)岁;肿瘤直径2~6cm,平均(4.13±0.78)cm;鳞癌5例,腺癌23例,透明细胞癌3例;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且两组基线资料(年龄、肿瘤类型、肿瘤直径)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均确诊为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患其他肿瘤者;合并造血功能不足、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药物过敏、精神疾病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全面分期手术,包括盆腔与腹主动脉淋巴结、双附件、全子宫清扫术。
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治疗,使用阴道近距离放射(VB),总剂量为45~50Gy,分次进行,1.8Gy/次,4~5次/周。观察组采用T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调强放疗与对照组相同,TP方案为紫杉醇+卡铂联合,第1d,给予紫杉醇135mg/m2溶于500ml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第1~2d,卡铂30mg/m2溶于500ml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1d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5个疗程。
1.3 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病灶消失,维持时间>4周为完全缓解;肿瘤病灶缩小≥30%,维持时间>4周为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缩小<30%或增大<20%为稳定;肿瘤病灶增加>20%为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疗效;脱发、骨髓抑制、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4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6例进展;对照组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3例进展。观察组总有效率80.65%(25/31)高于对照组58.06%(18/31)(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45.16%与对照组5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占比约为7%,且近年来发病趋势呈年轻化[2]。子宫内膜癌早期通过手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术后随病情发展,其仍具有转移风险,且复发率较高,因此针对术后Ⅲ期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调强放疗可减少正常区域剂量、增加病变区剂量,以提高局部效果且降低周围损伤,是一种以三维适形放疗为基础的新型放疗技术[3]。TP方案化疗由卡铂、紫杉醇组成,卡铂可对肿瘤细胞DNA的转录、复制产生抑制作用,紫杉醇可对微管蛋白产生抑制进而对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0.65%高于对照组58.06%(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16%与对照组54.84%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T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T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效果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