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瓶颈和模式创新—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2020-12-29郑节霞王闽陈乃车
郑节霞,王闽,陈乃车
(温州医科大学学工部,浙江温州325035)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提出要优化党支部设置,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1]各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加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取得了许多进展,但高校学生社区党建仍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面临着严峻问题和诸多新情况。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对其现实意义、内在瓶颈和模式构建进行深入地挖掘与总结。
1 高校学生社区优化设置基层党组织的现实意义
党的建设从广义上是指“一个政党为完成自身的使命、加强自身建设而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高校在学生社区优化设置基层党组织、激活基层组织活力、全面提升党员素质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1.1 有利于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实行大学期间一贯性的集中住宿制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显著特点和巨大优势,在3800多万在校大学生居住的地方,必须建有健全的学生党组织。在学生社区优化设置学生党支部,必然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策划、组织、协调、考核等环节,促进党建工作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使党支部真正成为联系青年学生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载体。同时,将学生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社区安全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榜样引领、活动载体等路径,实现党建工作从教学区向生活区的有效延伸,真正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学生社区成为德性培养的实践平台。
1.2 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榜样示范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示范引导、警示警戒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2]。学生社区是学生党员最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榜样示范的地方,通过社区内党建工作的开展,使大学生党员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党员引导社区普通学生共同参与社区日常管理和文明寝室建设、家文化建设等具体活动,以自身的热情影响和感染身边的同学,让生活在社区的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来自党员同学的温暖与感动,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让其他同学看得见、摸得着,促进大学生主体“社会化”的过程。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环境育人理论,人与环境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并且人始终在人与环境关系中具有主体性和主导性,而实践是改变人与环境关系的根本活动[3]。因此,在学生社区优化设置党组织,有利于优化学生社区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思想环境等物质空间、灵性空间和以交往、交换为内核的社会场域,进而达到以优良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的。同时,学生社区党员通过实践活动,展现人的主体价值,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环境,达到“人类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双重目的[4]。
2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创新发展的内在瓶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加强学生社区党建的有关文件,各高校开始探索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逐渐出现了“书院制”“学区制”“公寓分幢管理”等新的大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但从整体上看,学生社区党建在体制机制、工作队伍、工作路径等方面面临深层次的瓶颈问题仍待解决。
2.1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体制机制不健全 良好的机制是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不成熟、不健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主要表现在:①就学生社区党建模式来讲,主要还是以单一的学院党建延伸制(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模式)或学区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区党建模式为主,诸如“书院制”“学区制”等工作模式在规模上数量极少,认识上远未达成共识。②就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来讲,其工作重心仍然是以专业、年级、班级为单位开展,对于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在社区表现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有效、科学的工作机制。③高校学生社区党建贯通衔接机制尚未解决。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全方位的过程,要避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死角,就要把学生党建的影响力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学院党建工作的延伸和社区内部的党建工作无法实现较好的交叉和补充,往往是独立开展、各自为政,导致学生党组织建设没有全覆盖到社区全体学生。因此,从哪些方面实现贯通衔接、以谁为主实施贯通衔接等问题亟待解决。
2.2 高校学生社区党建队伍力量不强 随着三全育人工作的推进,学生社区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是高校育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久以来对学生社区功能的片面认识,导致社区内工作队伍素质相对薄弱。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高校学生公寓的功能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住宿,侧重对物、环境的管理,重点关注学生社区的硬件设施[5]。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由校外物业管理公司或社会化改革后的校内后勤公司负责大学生社区的管理,学生工作队伍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客观上在学生社区出现教育、管理“两张皮”现象[6]。当前,“两张皮”的问题还一直存在。此外,学校后勤部门人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工作方法单一等自身素质问题导致对学生社区工作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而学校和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由于本身任务繁重,对学生社区党建的谋划、精力投入等不足,没有针对学生社区特点开展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无法做到精益求精,难以进行工作的创新和谋划。
2.3 社区内党员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不丰富 学生社区内的党员教育活动应贴近社区学生生活特点,体现德育生活化的特征,以达到良好效果。但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区党员教育活动存在3个问题。①以会议、活动等形式居多,思想引领不够,政治建设不够突出,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②党性锤炼的载体和平台不够丰富。高校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为片面追求社会影响力,热衷于在校外建立各种活动载体和实践基地,忽视在校内、同学身边发挥榜样作用。③学生社区党员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统筹谋划不够,极大影响了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3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的模式创新
模式,也可称为“范式”,如美国哲学家库恩所指的“比较普遍认可的成就,这种成就能够在短期内为一群实践者提供模型问题和解答”[7]。在高校育人过程中,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进学生生活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要求。面对学生社区党建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创新学生社区党建思路、改革学生社区党建模式势在必行,应该从时空和质量标准等维度来加强新时代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温州医科大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时调整、创新设置学生社区党建的工作体系,形成学生社区党建“内生式”“延伸式”和“嵌入式”三种架构模式,构建面向区域、楼幢和寝室3个层面,工作内容相互补充、全覆盖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3.1 立足区域,构建“内生式”学生社区党支部“内生式”是学生社区党建的主要架构方式,指一种自下而上、依靠社区基层组织自身力量推进党建的工作模式。显然,建立一个有力的基层组织是推进工作发展的前提。温州医科大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逻辑起点,设立学生处社区工作办公室,统筹主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并以社区工作办公室的教师党员和社区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中的学生党员为主体,成立面向全体社区学生的“内生式”党支部。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搭建诚信培育基地、工蜂联盟志愿服务基地和“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3大服务社区学生成长载体,积极探索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时制度,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学生社区诚信培育载体,陆续建设诚信小铺、诚信共享车、诚信书房、诚信打印、诚信伞等7大诚信培育基地,采取无人销售运作模式,建立诚信公约、诚信志愿服务岗、诚信勋章等激励机制,着力引导广大学生模范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诚信小铺设立以来,总营业额达200余万元,平均诚信率保持在90%的水平。同时,学校将诚信培育基地的所有收益用于建立社区“爱心基金”,支撑社区同窗互助服务,免费为学生提供爱心小粥、理发、修伞、修电脑等8大同窗互助友善公益服务。7年来,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自助工作坊志愿者由原来的300名逐渐增加至1500余名,为社区学生提供服务累计8 万余次,形成以“诚信—友善”公益链为主线的同窗互助长效体系。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对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
3.2 覆盖楼幢,构建学院党建“延伸式”学生社区模式“延伸式”是学生社区党建的辅助方式,指学院学生党建要向学生社区延伸,阵地由教学区扩展到学生居住的公寓楼栋,引导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①学院从机制上把学生在社区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表现纳入党员发展的工作体系,根据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建立起分层分类的党员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引领社区学生的思想发展。②学院强化社区学生党员管理。实施党员寝室挂牌制度,鼓励优秀学生党员担任社区楼层长,要求建党对象担任寝室长,强化党员身份意识,体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一批学生党员寝室被评为学校文明寝室、特色寝室和浙江省最美寝室,学校达到浙江省文明寝室检查A类标准。③建立辅导员社区工作室,学校在各学院辅导员队伍中挑选优秀辅导员入住25幢学生公寓,实行值班制度,为社区近2万名学生提供生活指导、学业规划、心理咨询、政策咨询等服务,并指导楼幢开展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新动力。
3.3 面向寝室,构建教师党支部“嵌入式”学生社区党建模式“嵌入式”是学生社区党建的补充方式,指学校干部教师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对学生寝室,聆听学生心声,引领学生成长。2012年起,学校要求一个教师党支部结对2个楼层,每名党员结对3到5个寝室,目前共结对、联系3000余间学生寝室。编印《干部教师联系寝室之必备宝典》,为干部教师开展结对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南,提升工作实效。2017年,学校推出“组团式联系、项目化资助、范本化指引、分片化考核”的干部教师联系寝室新模式,目前已资助50个精品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党员教师通过以茶话会、师生午餐会、师生趣味运动会、苑朗读者等“面对面”形式,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助于思想引领的活动。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党员、干部还利用便利的网络工具和新媒体资源,与结对学生建立微信群、QQ群,实现教师党员和社区学生“键对键”的有效交流,拉近党员干部与学生间的距离。通过千名党员进社区的活动,将广大党员干部与学生一起纳入到基层党建工作中来,同参与、共分享,为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活力。
4 结语
温州医科大学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要求,聚焦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建立了学生社区三架构、矩阵型党建新模式,推进了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系的融合和创新;统筹学校广大干部教师、学生党员和青年志愿者、校院二级党组织和学生自治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共建学生社区,加强了学生社区党建队伍力量;丰富的载体和平台及多样的活动形式,实现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完善的制度保障了学生成长成才,助推学生社区党建全面开展。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也必将面临着更多的、更大的挑战与困难,温州医科大学将持续不断地探索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方式,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