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020-12-29何家理胡榜文丁晓雅

贵州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玄参黄连中药材

何家理, 胡榜文, 丁晓雅

(1.安康学院 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2.陕西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镇坪 725600; 3.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中药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2020年3月3日,武汉市卫健委中医处发布,武汉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疫的主战场,目前全市新冠肺炎治疗中医药参与度达 89.96%。中西医结合治疗缩短住院 2.2 d[1]。据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介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医药的参与度与广度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在全国确诊的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病例达92.58%,其中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参与比例分别为91.86%和89.4%[2]。中药材在此次新冠肺炎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材的高参与度与优越性让公众、企业、政府意识到中药材的重要作用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虽仍有7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野生资源,但30%的栽培和养殖的药材品种的生产量却占中药材供应的70%以上[3]。截至2012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140万km2(不含林下种植面积)[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藏药材品种达616个,种植养殖品种近300个[3]。其中生产供应以栽培(养殖)为主的近200种[5],占常规使用品种的40%以上。中药材种植产业既关乎全民健康,也关乎“三农”问题。镇坪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大巴山北侧腹地,地处陕西、重庆、湖北三省(市)交界处。东经109°11′~109°38′,北纬31°42′~32°13′,东与湖北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城口两县毗邻,西北与陕西省平利县接连。面积1 503 km2,耕地总资源为8 447 hm2,其中常用耕面积4 931 hm2。总人口5.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05万人。镇坪县素有“巴山药乡”之美誉,境内分布各类中药材1 730种,载入药典的420种,野生药材308种,家种药材118种。2019年全县药材产业增加值达2.7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农民人均药材纯收入达2 500元。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同时面临着缺乏产业发展所需生产要素聚集的架构和态势。整体规划、投资规模、专业人才、产品加工、市场开发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尚未形成。因此,对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研究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成效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始于20世纪50年代,2013年进行了药材资源普查,建立了中药材资源普查数据库、中药资源共享平台、中药标本馆、中药种质资源库、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与预警体系。“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方面效果明显。镇坪振兴中药材种植现代农业园区2014年被安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现代农业园区。

1.2 企业与新型农业主体带动中药材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通过培育和引种,目前已形成黄连、玄参、独活、大黄、白芍、白芨等6种中药材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2.00 hm2,年产值达4 610万元,从业人数达4 650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表1)。政府通过优化县域招商环境和推介优质资源拓展中药材基地。一是县外企业到镇坪建生产基地,安得药业镇坪分公司2005年入驻镇坪建设黄连、玄参GAP基地,2013年认证通过后依托流转林地耕地和订单种植,累计发展黄连2.00 hm2、玄参3.34 hm2;安康振兴集团2013年入驻镇坪,已建成标准化林下黄连示范园4.30 hm2,独活示范基地累计1.33 hm2,白芍基地0.20 hm2,其他中药材基地0.67 hm2。二是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截止2017年7月底,中药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已达111个。镇坪圣峰公司在曙坪镇林下建立乌天麻种植基地,累计发展1.33 hm2,引进白芨在民主村发展基地0.04 hm2;康青公司在花坪村流转耕地0.44 hm2,建设黄连、重楼、油牡丹等基地;德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白芨在民主村建设基地533.36 m2。三是镇坪“飞地园区”2017年与引进的常州方圆制药集团注册的“陕西安康普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中药颗粒剂生产项目。四是镇坪制药厂具备1 000 t中药饮片生产能力和优良资产,正在通过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式寻求合作。全县已有药材种植户8 710户,占总农户的73%;农民人均种药达18.667 6 m2;农民人均药材产业纯收入1 246.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9%,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表1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结构状况

1.3 中药材产业品牌战略有序推进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聚力于“巴山药乡”品牌内涵,充分发挥镇坪黄连、玄参、天麻、独活等地道中药材品质优势,药材品牌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果。2013年,安得药业公司黄连、玄参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2015年,“镇坪黄连”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16年,安康市振兴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黄连新品种“黄连1号”“黄连2号”获得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镇坪黄连成功申报国家第9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镇坪黄连、玄参、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获得批准;振兴公司申报的独活基地获得国家级濒危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陕西省科技示范基地;黄连基地获得陕西省科技示范基地称号。依托中国药科大学对口扶贫,成立的“秦巴中药材研究中心暨张剑(博士)工作站”专门负责镇坪道地中药材的种苗繁育及产品研发。

1.4 中药材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开始起步

华坪镇发挥镇坪“黄连之乡”优势,依托安得药业黄连、玄参GAP认证区和振兴集团黄连生产基地,按照县委县政府“中药名镇”发展定位,以建设珍稀野生中药材保护区、中药文化展示园、中药材种植基地为目标,挖掘中药文化、养生文化,走药游融合发展之路,委托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华坪中药名镇总体规划》,振兴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累计发展大棚黄连0.334 hm2,林下黄连4.000 hm2,独活基地1.334 hm2,白芍基地0.200 0 hm2;建成占地8 400 m2的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与技术,中医药振兴对县域中药材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在规模、品牌、推销3个方面初显成效。镇坪县企业与新型农业主体带动中药材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已经形成了黄连、玄参、独活、大黄、白芍、白芨等6种中药材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2.00 hm2;中药材产业品牌战略有序推进。黄连、玄参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镇坪黄连”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镇坪黄连、玄参、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获得批准;中药材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开始起步。华坪镇发挥镇坪“黄连之乡”优势,走药游融合发展之路。

2 存在问题

2.1 中药材种植产业缺乏规划引领

镇坪县 “十三五”以来县政府没有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在产业发展中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大部分镇中药材产业无具体发展目标。6种中药材种植业分属于不同的新型农业主体,形成了县内价格竞争。

同种粮食相比,中药材种植产业属于经济作物生产,存在用途单一、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市场变化快等特点和风险。从用途上看,黄连、玄参、独活、大黄、白芍、白芨等6种中药材如果不能用于制药,对于种植农户来说基本没有用途,不像粮食可食用、造酒或作动物饲料,可在种植农户内产生替代性用途;从生产周期上看,黄连、独活、大黄、白芍等4种中药材一般需要3~5年的生产周期,较粮食的半年生产周期长;从生产技术看,技术要求高,种植者需要懂得药物生长环境和习性;从市场变化看,存在市场变化快风险等特点,镇坪县处于巴山腹地化龙山下,山大沟深,交通信息不变,全县仅有1条省级3级公路,不通火车,网络信号不畅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万亩黄连基地”、“千亩芍药基地”情形,存在供过于求的风险,给农户造成损失。因此,中药材产业发展应规划先行。

2.2 良种培育不够

与全国现状相同,目前镇坪县中药材种植对良种的培育不够。我国中药材良种繁育还处于我国农业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栽培良种推广率不足10%,基本以自繁自育自用为主[6]。除2016年安康市振兴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黄连新品种黄连1号、黄连2号获得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外,其他5种中药材基本无新品种的培育。

2.3 资金推动土地流转产业规模化不够

中药材种植业发展需要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则需要资金投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业中土地流转率较低,为58%(表2),其中玄参仅有10%。同全国一样,现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多为当地弃耕的贫瘠山坡耕地、退耕还林地和荒漠沙土地,基地分散、位置偏远、规模小,严格按GAP标准实施的规范化基地不到栽培药材生产面积10%[7],这种状况是由于资金缺乏无法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依靠政府扶贫产业启动资金来进行的,企业投入不够,不利于产业发展。

表2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土地流转状况

2.4 中药材种植缺乏专业人才

中药材产业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功能不到位。一是原有的产业办更名为中药材产业指导办公室后没有肩负起指导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职责,缺乏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政策支撑体系。二是以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主体的中药材研发力量薄弱、人才匮乏,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滞后,黄连、玄参、独活等优势地道药材种植科技水平依然较低,规范化种植规模较小。整个中药材种植业需要专业人才50名,目前仅有10名。

2.5 中药材产业深加工产业链未形成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部处于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状态,全部在外地加工,生产与加工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当地的使用大多处于饮片当茶用的状态,产业附加值较低。

3 发展建议

3.1 制订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发展

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区域大多处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济上应对风险能力较差。脱贫攻坚过程中,政府为了引导农户脱贫,会从区情和市场出发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同一种中药材。因此,国家中药材产业政策是支持产业发展导向,市场需求是中药材产业的源头动力。一定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有计划发展。镇平县在“十三五”规划中缺乏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发展规划,导致目前形成的6种中药材种植业缺乏发展目标,缺乏结构协调,县内形成价格竞争局面。在“十四五”规划中一定要突出发展黄连、独活、大黄这3种具有悠久种植历史的中药材产业,不能不分主次,齐头并进。而与之相邻的汉中市2019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种植面积1 158.72 hm2。中药材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产值的发展态势[8],可向其学习相关经验。

3.2 吸纳资金与“三变”改革推动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业基本处于原料生产状态,缺乏深度加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规模不够。而产业规模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资金投入,用资金来推动“三变”改革引起土地流转形成规模。贫困山区现在的产业发展第一笔资金大多来自于国家产业扶贫资金。政府可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根据目前中药材种植的土地大多是废弃荒山耕地和退耕还林陡坡耕地,土地质量差、位置偏僻、面积碎片化等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实际,可通过土地确权,以“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推手,推动土地流转,政策吸引农户自愿流转土地,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按照 GAP、绿色、有机、优质道地药材基地等认证标准要求,逐步打造一批道地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3.3 加强业务培训形成专兼结合中药材人才团队

调查发现,目前从事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大多数人员都是不能外出打工的中老年男女,多数不懂中药材种植,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生产,与产业发展极不适应。为了产业发展,一方面,应加强当地高校医药人才培养,县上农业科学研究所应常态化引进中药材种植业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将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有人员送出去进修,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让懂得药材种植业人员担任技术员,对从事药材种植员工进行培训和示范并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3.4 三产融合建立中药材产供销一体化平台

根据中药材产业目前处于单纯的原材料生产、加工业滞后状况,应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中成药销售企业,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三产融合。政府应出面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中药材加工企业,将制药企业引入县内,中药材种植业可通过投资入股方式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恢复安康市原中药厂黄连上清丸、三黄片、柴胡注射液等药品生产。政府协助组建中药材和中药销售网站,推介中药材和中成药,增加农民工就业,提升中药材种植产业附加值。

3.5 延长产业链将药材观赏与旅游业结合

中药材除具有药用价值外,还有旅游观光价值。镇坪县种植的芍药面积达100 hm2,花期在15 d以上,花型如牡丹大小,鲜花可看可摘(摘花不影响芍药生长,其售价可达1~3元/枝)。2019年5月盛开的芍药花吸引了上千游人观赏。芍药花观赏可以与镇坪古盐道、飞渡峡、鸡心领等旅游景点结合,打造芍药花观光节,获得旅游收入,增加芍药附加值收入。同时,交通环境的改善将会为镇坪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为中药材产业形成的赏花游带来商机。2020年10月,平镇高速(平利-镇坪)建成通车,安康市至镇坪县公路距离由210 km缩短为170 km,汽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3.5 h缩短为2.0 h,生态旅游形成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镇坪县生态旅游具有广阔前景,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镇坪县曾家镇已接纳外来游客8 000余人次,全镇第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8]。足以说明中药材产业形成的赏花游在交通环境改善之后会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镇坪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基础,历经70余年的发展,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开始三产融合,逐步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规划分散经营导致结构不够协调、贫困山区缺乏资金投入规模受限缺乏产品加工企业进入、人才缺乏品种培育不够;通过中长期规划,扩大投资,获得GAP认证[9],加工企业建成投产和人才培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该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将走上三产融合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4 小结

中药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既关系全民健康,又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陕西镇坪县具有中药材种植产业良好的自然禀赋、发展历史、市场前景和政府政策推动等有利条件。在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中遇到缺乏整体规划、缺少加工企业、专业人才匮乏、产业链短等问题。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镇坪县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目标,做好中药材种植业的顶层设计、调整种植结构、抓好人才提升工程、吸引加工企业三产融合、开展赏花旅游延长产业链等工作,为中药材产业得到持续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玄参黄连中药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玄参-麦冬药对治疗焦虑症作用机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散结良药玄参 食疗有方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不一样的“双黄连”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治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