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价值分析
2020-12-29徐祥林
徐祥林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昆山 215300)
肝硬化作为消化内科慢性病,是多种或一种病症在多次发生时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致病因素包括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病毒性肝炎、营养障碍等,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肝脏组织的正常供血,继而加重肝硬化程度[1]。肝硬化早期症状不显著,发展到晚期时,会造成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更甚者会引起癌变、继发性感染及肝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性,需早确诊早治疗。既往肝硬化可行内镜、CT 诊断,其中内镜存在创伤性,而CT 则存在误诊漏诊率高的情况,降低了患者接受度[2]。近年来,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应用较广,能将肝细胞代谢情况及受损程度反映出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评估[3]。基于此,本研究抽取我院35 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及35 名体检正常者,旨在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我院35 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及35 例体检正常者,分别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有女性12 例,男性23 例,年龄最小为43 岁,最大为68 岁,平均年龄为(57.93±5.26)岁;病程最短为5 个月,最长为7 年,平均病程为(3.24±0.98)年;其中有18 例为酒精性肝硬化,12例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5 例为其他肝硬化。对照组:有女性13例,男性22 例,年龄最小为44 岁,最大为67 岁,平均年龄为(56.56±5.78)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研究组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肝硬化,对照组体检结果均为健康;对本研究知晓并同意;意识清晰,可与医生顺畅沟通者;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准许。
排除标准: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存在精神类疾病者;妊娠或哺乳者;一般资料不够完整者;有生化检验禁忌症或检查依从性不高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自第1 天晚上至第2 天清晨保持空腹状态,次日清晨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抽取量为5ml,将血液标本放置在无菌试管中,后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将其转速设置为3000r/min,行15min 的离心处理,血清完全分离后,开展生化项目检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生化项目种类及具体范围如下:总蛋白正常值为60 ~80μmol/L;白蛋白正常值为35 ~55g/L;总胆红素正常值为1.7 ~20.5μ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0 ~6μmol/L;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值为7 ~40U/L;谷草转氨酶正常值为7 ~45U/L;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为35 ~130U/L;胆碱酯酶正常值为3700 ~13200U/L;γ-谷氨酰转肽酶正常值为7 ~50U/L。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软件选择SPSS20.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蛋白、总蛋白、胆碱酯酶更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s)
表1 观察两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s)
生化项目 研究组(n=35) 对照组(n=35) t P白蛋白(g/L) 21.39±2.74 43.78±5.09 22.9146 0.0000总蛋白(μmol/L) 56.07±5.82 77.46±9.38 11.4636 0.0000直接胆红素(mmol/L) 35.71±9.96 3.42±1.05 19.0740 0.0000总胆红素(mmol/L) 85.37±10.12 10.49±5.22 38.9038 0.0000丙氨酸转氨酶(U/L) 56.76±11.42 14.79±3.66 20.7050 0.0000谷草转氨酶(U/L) 87.19±15.78 16.78±8.91 22.9863 0.0000碱性磷酸酶(U/L) 179.64±31.88 78.45±15.09 16.9728 0.0000胆碱酯酶(U/L) 2378.96±754.32 7219.64±3105.14 8.9621 0.0000 γ-谷氨酰转肽酶(U/L) 173.62±24.85 18.73±6.59 35.6429 0.0000
3.讨论
肝硬化属肝脏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且多发于中年男性,临床将其分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等类型,由于其早期症状较轻微,不具有特异性,很多患者达到中晚期后才发现疾病,最佳治疗时期已经错过,不仅无法逆转肝功能损伤,还会引起继发性感染、肝腹水等并发症,更甚者会引起癌变,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既往肝硬化多行CT 检查、血常规检查、内镜检查等,其中内镜检查应用较广,不仅能通过内镜对患者食管胃底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静脉曲张症状,还能依据静脉曲张发展程度对消化道出血位置、频率进行判断,便于医生尽早采取治疗措施[4]。但有学者指出,内镜检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肝硬化检出准确率,且检查过程会损伤到患者机体组织,加之较高的检查费用,不易于患者接受,临床推广受限。
近年来,生化检验得到大众重视,其检验项目较多,包括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若检查结果中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在2 以上,则提示机体存在肝硬化症状;而胆碱酯酶、白蛋白能将机体代谢功能进行准确的反映;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则能反映出肝细胞的损伤程度;γ-谷氨酰转肽酶能反映出酒精性肝硬化病情及程度[5]。基于此,开展生化检验,并深入分析相关检验项目,能及时发现机体肝硬化及其进展情况,能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实现较高的治疗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蛋白、总蛋白、胆碱酯酶更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更高(P<0.05)。其中白蛋白、总蛋白及胆碱酯酶的异常降低,提示机体代谢功能及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存在异常,机体的肝脏合成能力降低。而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异常升高则表示肝硬化患者存在严重的组织受损及肝细胞受损情况,且胆汁淤积较为严重,为避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6]。
综上所述,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不仅能发现肝功能异常情况,还能评估肝功能损伤程度,便于医生完善治疗方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