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缝纫机走上国际舞台
2020-12-29
Q:近几年,杰克缝纫机成功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能否谈一谈杰克是如何主动拥抱转型发展的?
A: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用缝纫机是每个中国家庭希望拥有的“四大件”之一。台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缝纫机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我们兄弟三人创办了台州市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杰克缝纫机的前身。到了1998年,公司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生产的家用包边机在质量上已能与“上海货”比肩。
90年代末,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至国内,服装制造业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工业缝纫机“挤”掉了不少家用缝纫机的市场份额。是继续家庭作坊式经营,还是走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转做工业缝纫机?我们三兄弟和厂里70多名员工一起,开了一个“三天三夜讨论会”,决定一要马上征地、扩建厂房,走规模经营之路;二要建章立制、转换机制,走现代化企业管理之路;三要招募人才、取长补短,走自主品牌创新之路。
到了1999年底,公司销售额便突破2000万元。2001年,从“飞球”正式更名为“杰克”,并引入K3财务系统、OA网上办公系统、PDM软件、CMS制造集成系统等管理工具,初步设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2003年,杰克收购上海老字号缝纫机厂,兼并重组老国企江西吉安机床厂,一步一步开展集团化运作,向产业链上游扩张。
同许多行业一样,一直以来,日、德、意等外资品牌的缝纫机产品占据高端市场,售价始终是本土品牌的10倍以上。若是本土企业能在技术创新上有所成,实现对外资产品的部分替代,将收获一片广阔蓝海。2009年7月,杰克“抄底”了两家技术领先的德国缝纫装备公司——奔马和拓卡,把产业链拓展至缝前。经济回暖后,国内以及东南亚、中南美等主要服装产地慕名而来的订单络绎不绝,当年12月实现销售额7000万元人民币,手头订单排到次年4月份。紧接着,以“革新中小服装企业的缝纫技术”为追求,从技术角度解决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专攻10个品类、500个型号的缝纫机,站稳中小客户市场。2013年,杰克销售额实现50%的大幅度增长,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5%,国内业务更是实现了超100%的增幅,进一步稳固了冠军企业的地位。
2017年1月,杰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同年7月,斥资650万欧元并购衬衫缝制设备顶级品牌——意大利迈卡公司。2018年,杰克赢得了满堂彩:营业总收入41.5亿元,成为缝纫机销售额的全球第一,并购了牛仔裤工业缝纫机领军企业——意大利威比玛、制鞋机械领军企业——安徽杰羽制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一年9月,李克强总理亲临杰克考察,提出“要以技术进步塑造竞争新优势,以创新和品质升级打造行业‘隐形冠军’,希望你们在这个行业打造一艘航空母舰”的更高期望。
Q:公司的发展壮大和一套完整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密不可分,能否分享一下杰克的选人用人秘诀?
A:杰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治理上的成功。商业圈里永远不乏合伙创业打拼的兄弟姐妹,创业初期,所有的内部矛盾会被创业激情所遮掩,但成家立业之后的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会造成家族成员之间的裂隙。
作为家族企业,一路走来,杰克形成了非常有效的“互补”治理模式:董事长、总经理均为资深职业经理人,全盘负责日常经营;我们三兄弟不任职高管,但同步深入参与发展决策。2004年,杰克开始摸索“经理人制度”,将总经理职位“让贤”给年仅28岁、在公司干了4年的包缝制造中心总监郭卫星,还将副总经理位子委派给了公司培养的中坚力量。2006年,诚挚聘请国内缝纫机行业的元老级人物赵新庆,由他担任杰克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为企业发展掌舵。当时,不少人都担心我们放权“放过了头”,担心我们把法人代表都给了“外人”,万一公司被“卷跑了”怎么办。可我觉得,公司有规章制度,即使董事长也不可能一权独大,必须按照制度走。若是按照其他人的逻辑,其实,大股东担任公司董事长也有风险,大股东有一定的权限可以改变制度,甚至制定对自身有利的制度。
事实证明,这步棋,我们走对了。将董事长的职能交给职业经理人,让杰克的经理人化和制度化程度提升到了新高度,使得我们三兄弟有更多机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杰克,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公司的发展战略。赵新庆也为杰克的战略决策和设计带来了行业专家的视角和眼光,在他的带领下,杰克打造了“快速服务100%”品牌,让服务为产品代言,确立了“以需求为导向,在应用层面不断创新”的研发策略,直击用户“痛点”;关注海外并购机会,在技术创新上有所成就,实现对外资产品的部分替代。
Q:作为缝制装备产业“领跑员”,您觉得这么多年来杰克问鼎多个“第一”的秘诀是什么?
A:将心比心吧。一直以来,本土缝纫机企业更注重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环节,对“昂贵”的售后服务投入很少,也就形成了服务水平低、反应慢的特点。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若是机器出现故障,停工停产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视。
2006年起,杰克便提出将“快速服务100%”作为品牌理念,打破“造产品、卖产品”的行业固有观念,将贴近用户、服务用户提升到战略高度,推行“急救服务+主动服务+增值服务”的“3+服务”模式,建立了7×12小时售后呼叫中心,建立零件下单系统,精确到每一款型号产品的每一个部件,方便经销商购买零部件维修,此外,为让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杰克产品,还为每一款型号的产品制作了视频和课件两种形式的使用、维修教程供用户下载,尽可能帮助企业避免停机损失。
不仅仅是“下游”的企业端,“上游”供应商端的发展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记得金融危机爆发那年,缝纫机零部件供应企业产销量同比减少约41%,利润总额下降约66%,裁员比例髙达50%,不少零部件供应商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主动调集1亿元的资金,提前一个月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帮助减轻供应商因资金链紧张带来的种种问题。经济回暖后,面对一件难求的零部件市场,令人感动的是,不少供应商坚持优先保障我们的订单,很多出资人不仅亲力亲为、加班加点,还发动家人、朋友当起了“临时工”。供应商杜春辉曾这样表态:“感谢杰克在金融危机时不忘我们这些供应商,不但主动、准时付款甚至提前付款,还照旧提供优质培训,现在,我们一定保质保量完成杰克订单!”我想,这份在困难关头结下的友谊,才是真正情比金坚。
Q: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在绘制好员工发展“晴雨表”上,杰克党委是怎么做的?
A:杰克党支部成立于2000年5月,2005年7月升格为党委,现有6个党支部、176名党员,连续多年获评省、市非公企业党建示范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如果说成立至今,杰克只做了生产和销售缝纫机这一件事,那么杰克党委也只做了一件事——危难中显身手。
这些年来,杰克党委秉持职工权益至上的原则,参照党组织建设,建立“政委维权”体系,在公司管理层、生产一线岗位设立大政委、总政委、普通政委,通过在各个岗位设立政委,以点及面,全面服务的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职工留得安心、干得称心,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杰克刚有起色的海外市场遭遇了低潮,但仍在危机中把握住机遇,这背后,是杰克政委的有力支持——来自公司管理层、生产一线的党员政委们连续几个月召开数场形势分析会,为公司发展把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杰克党委喊出“不裁员一人,不拖欠工资”的口号,在6个党支部、176名党员的带领下,团建、培训、讲课……闲着不如学着,全体员工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凝聚力,以更高的积极性带动产品质量提升。
杰克现已构建以智能缝制设备为主场景、工业物联网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服装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打造数字化服装工厂。相信不久的将来,任何一个不懂专业技术的“小白”,都能操作机器生产出一件件定制款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