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
2020-12-28平文语
平文语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首先明确了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总体要求。关于这一总体要求,我们可以从《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及其所确定的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两个方面予以解读和确认。
其一,《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国家提出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在《指导意见》中阐释得特别明确,那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着力深化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这需要从普通高中的育人体系、课程教学、学生指导、考试招生和条件保障等育人关键环节着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明确要求,保障改革目標的如期顺利实现。三是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各项改革的衔接和一体化要求。这主要表现为,要统筹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育人合力及由之而开创的育人改革新局面。
其二,《指导意见》提出的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
总的来说,《指导意见》提出了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一个总体目标和六个具体目标。一个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强调的。六个具体目标表现在:一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二是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三是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四是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六是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这些目标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这些目标的达成,能够有效保障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取得实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毋庸置疑,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推进是一项系统性的艰巨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的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总体要求既指明了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也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积极介入和参与这一系统性艰巨工作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