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实践能力新思考

2020-12-28倪蕙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作息理念游戏

倪蕙

“课程游戏化”对于每一个幼教人来说已经深入人心,自2014年项目园建设到今天的区域推进,它渐渐由一个简单的名词变为全体幼儿和教师的行动标准。在虞永平教授提出的核心精神引领下,朝着“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核心目标发展,我们从活动理念、资源环境、实施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教师的课程观更新了,幼儿的游戏生动了,满满的收获让全体幼教人拔节成长,但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现以我园实践为例谈谈我们的行动感受,以更好地践行精神内核,促进幼儿发展。

弹性作息作为“课程游戏化”实践的一个重要元素,现已在江苏省各园全面落实,我园自2016年实施开始,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幼儿的活动轨迹和常态都有了新的改变:自由分配的时间多了,区域使用的频率高了,讨论交流的话题丰富了,弹性作息给了幼儿个体发展更多的可能。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困惑也渐渐显露。

问题一:目标茫然了

课程游戏化强调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弹性作息后,我们的集体活动时间大大减少,幼儿小组活动、入区探索的时间占比增加。游戏时间多了,幼儿各自投入,但教师顾此失彼,反而对于幼儿的发展状态有些含糊不清,心中没底:目标怎么制定?计划如何实施?

问题二:引导无措了

幼儿园的师资队伍相对于中小学而言,不可否认是整体偏弱的。随着幼儿自主活动的不断加强,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经验来助力,但同时幼儿园日常琐事的桩桩件件又消耗了教师一定的精力,多方因素最终导致对于幼儿的持续关注不够精准,适时引导的质量水平无法保证。

问题三:评价缺失了

在课程游戏化实施的今天,丰富的自主探索让幼儿的个性特点展露无遗,教师精准的评价捕捉直接关系到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判断,甚至影响到下阶段引导策略的调整。然而我们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基本只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相关目标来大致判断,同时由于理论素养不够,导致教师的评价感性多于理性,所以很多专家指出幼儿评价是教师的短板,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在近4年的探索尝试中以上问题日渐凸显,我们在摸索中积累主要问题,并从园部开始,全盘分析、整体调整,不断寻求化解之法,以更好地推进课程建设进程。

一、反復梳理,课程理念再内化

目标指引方向决定质量,目标的制定需要理念的支撑与引领,所以要实现课程游戏化,教师的课程理念必须正确。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各园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均不同,特别是弹性作息后,教师的主动权大大增加,班与班的时间安排各有差异,活动的制定也是随时变化,但不管如何呈现,我们的课程精神内核应该是一致的:一定是以《指南》为依据,包含了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各种方式,其指向也一定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我园强调对《指南》的深入学习,通过“周周读”“月月聊”“年年写”等活动,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同时阅读课程游戏化的专业文章,融汇贯通,找到理论支撑点和实践落脚点,分析每一个指导策略的提出依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教师在落实到自身实践时不至于盲目跟从,失了方向。

二、关注现场,引领水平再提升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教育中亦是。课程游戏化是近几年的行动,现在推进课程游戏化,需要课程理念的适度转变与突破,很多教师对其理解还不够深入。我园40岁以上的教师在师范学习和工作初期使用的都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教材,虽也有区域游戏,但它更多是以一个游戏的门类存在,与集体教学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再如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虽然他们没有原有课程思想的冲击,但工作经验的缺乏让实践缺少深度,特别是对于幼儿的个别指导,针对性不强是通病,为此,幼儿园的帮助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组团凝力

分析教师的能力和特点,以推进课程实践为目的,我园组建项目推进、评价优化等多个指导组,主要由园内几位业务骨干组成,并牵手市教研室寻求专业援助。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和各组联系讨论,同时集中所有问题后,每周由业务园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中交流会,共同分享,扬长避短。

2.用现场说话

活动是课程的基本呈现方式,所有问题和亮点的展示以活动现场进行也是最佳选择,为此我园的课程游戏化实践探讨均在班级开展,在幼儿中进行。

(1)明确流程。弹性作息后,幼儿的一日生活统整为生活、游戏、教学三大环节,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明确各板块涵盖的内容,并从时间节点和组织要求上给予一定的提议,如目前我园的上午活动时间为8:20—10:50,时间跨度很大,所以罗列内容很重要,我们要求上午活动必须包含户外活动、小组游戏、地毯时间等,跟随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内容,给予空间满足,确保活动基本框架的饱满。

(2)逐一细化。确定了一日流程后,随即展开具体环节的操作指导。问题研讨是我们的交流常态,如有教师谈到:“如何发挥入园签到的最大教育作用?”我们用行动说话,首先在晨间入园时到各班实地观察并随时录下视频,于各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汇总交流,形成各年龄段主要做法。最后业务学习时,由业务园长带领,各组代表交流材料,一讲二议后,大家意外收获了签到环节的更多教育功能,如大班的签到可与时钟的认识结合,中班的签到也可作为一日规划的开始等。碰撞多了,思路就开阔了,大家渐渐地感受到了研讨环节对自己弹性作息下各环节组织的指导意义。

(3)深化活动。游戏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植课程游戏化理念,课程推进的关键在幼儿。对于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我们坚持儿童立场,紧紧围绕幼儿进行分析研究,帮助教师牢固树立幼儿是课程最终服务对象的理念,通过课程叙事、个案研究、班级互动展示等方式不断优化实践水平。

三、多方保障,教师队伍再优化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教育的质量,所以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质量与教师的实践把控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我们的教育对象年龄还小,需要成人的引导。现阶段幼教队伍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下已有了较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进一步加强,大批高校专业毕业生和定向师范生补充到我们的教师队伍行列,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整体研究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保障。相信持续保持这样的状态,教师队伍的课程实践和研究能力会得到较好保证。

总之,在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区域建设的今天,课程革命已是必然走向,之前的几年我们在“摸爬滚打”中已完成了支架的构建调整,但要实现质量高位提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上述问题的尝试破解,正是我们课程理念不断内化,教师实力不断增强的表现。幼儿的幸福成长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面对新挑战,尝试新突破,教师成长之路必将留下我们亮丽的身影!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作息理念游戏
爱心健康作息表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用心处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名人作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