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 大世界
2020-12-28刘冉
刘冉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社会化,即社会性不断发展并奠定健康的个性基础。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情商和强社会适应性的表现,是幸福感的信号。
秋天的幼儿园,葫芦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幼儿对葫芦非常感兴趣,经常三五成群地观察、讨论,于是我们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围绕“葫芦”开展了班本课程,通过观察葫芦、画葫芦、了解葫芦、摘葫芦、制作葫芦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与同伴充分互动、交往、互相学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发现惊喜,生成课程
幼儿园的“小菜园”和以往有些不同,郁郁葱葱的葫芦藤铺满了支架,几只白白胖胖的葫芦与旁边的丝瓜、辣椒、苹果相比,很是惹眼。几个幼儿发现了它们,并告诉了同伴,于是许多幼儿被吸引了过来。大家驻足在葫芦架下,抬头看一看,并时不时地用手触摸它们的肚子,摸完后与旁边的幼儿开心地谈论着,一时间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看到幼儿个个兴趣十足,我决定与大自然这位有趣的老师一起合作,开展以葫芦为主线的班本课程。
二、初次感受,交流分享
回到班级后,幼儿还在讨论着葫芦:“它们太可爱了,好想把它们画下来呀!”“我也是!”“我也是!”……孩子们主动发起活动后,进行投票表决,结果全票通过。于是大家开始搬来画板,自己准备好所有材料后,围坐在葫芦藤下,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描绘葫芦。不一会儿,画好的幼儿就开始和同伴、教师分享他的作品,并开心地讲解着。
三、问题探究,协同合作
在以葫芦为主题的活动中,我正在给幼儿讲解葫芦的生长过程:“葫芦的生长和豆角、丝瓜一样,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葫芦的茎叶顺着门房爷爷搭好的支架攀爬,长成了长长的藤蔓,等到藤蔓上开出白色的花以后,葫芦宝宝就出生啦……”突然,幼儿对葫芦有了自己新的问题。
嘉荣说:“老师,葫芦可以吃吗?”
丫丫说:“我知道了!嫩葫芦是可以吃的!”
萌萌说:“对!但是里面的种子不能吃。”
洋洋说:“老师,它的肚子里是不是有小宝宝?”
喆喆说:“怎么会有小宝宝,那里面是种子。”
轩轩说:“葫芦身上为什么会长着白色的茸毛呢?
对于这些问题,大家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所有人的目光汇集在了我的身上。为了给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活动,我最终建议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二天早上一来,几名幼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们找到了答案。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葫芦秘密大讨论”的科学活动,原来葫芦身上一层白色的茸毛,是保护葫芦表皮的,就像我们皮肤上的汗毛一样。
从一系列的活动中看出,幼儿自由分组,去葫芦架下观察、记录,回到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收集资料,到最后得出结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地与同伴合作,与父母一起克服困难寻找答案,并在这过程中树立了自信,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
四、实践操作,独立自主
蒙台梭利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可见,操作对于幼儿何其重要。
1.葫芦采摘
凡事思维先行,方法其后。藤架上的葫芦要怎么摘下来?我们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自主决定,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图画的方式先记录下来。
叶子:我们找来梯子,拿着剪刀把葫芦剪下来吧。
宁宇:小朋友托着葫芦的底部,老师个子高,她来帮助我们摘。
鈊瓷:我见过园长老师的采摘神器,拿上那个站在高高的梯子上,一定能摘下来。
梓棋:只要有长长的梯子,我们一定能摘到它!
制作采摘計划的过程中,每个幼儿能自己独立完成,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设想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