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2020-12-28陈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传统文化

陈蓉

【摘 要】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粤西以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农业资源,促进粤西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但在粤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境,面对实际困难和问题,本文着重探讨推进粤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发展

傳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思想根基。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鼓励各地方政府部门积极挖掘和开发各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光大。顺应时代发展,广东省粤西文化旅游产业应以开发当地传统文化为主导,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一.粤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

(一)粤西文化产业旅游资源丰富

粤西位居古越岭南,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沉淀。不仅有冼夫人爱国文化、潘茂名道教文化、古郡民族文化、原始森林文化、“三个代表”政治文化,还有生态农业硕果文化、国家级水利风景文化和赋有当地特色的自然风光。粤西正在积极规划,以抱山拥水的风水宝地大格局为背景基础,以优美的山水田园、花果林园为资源依托,以乡村荔枝、龙眼、香蕉等热带水果文化为主题、以养生功能为核心,全力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导,集农业观光、美食、乡村体验、养生居住于一体的山水田园休闲旅游度假区。

1.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粤西冼太庙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冼太庙位于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解放后,该庙曾一度被改作幼儿园,冼夫人像被毁,物资散失。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各界人士踊跃捐资,该庙得以重建并发扬光大。

2. 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年例,人们祈求保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本质上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向往。当今时代,虽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追求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从追求温饱变成追求富裕。

年例离不开木偶戏的表演。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广东粤西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传统戏曲剧种。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台。年例文化的包容性和团结性体现了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价值观的认可,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爱国精神。

总之,年例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性,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向往,年例文化的内涵在于,传承、团结、包容、平等和祈福。

3.农产品独具特色。粤西荔枝文化旅游区是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区,江泽民同志2000年到高州主持“三讲”曾到此处视察,并亲手种下一棵荔枝树“中华红”。现在“中华红”已成旅客参观的热点之一。荔枝种植以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成熟早、销售范围广而闻名海内外。区内的贡园被誉为“中国荔枝博物馆”,树龄多在500年以上,更有唐朝高力士采摘荔枝送给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美丽传说。

4.自然风景优美。仙人洞自然风景区该风景区位于粤西北部的深镇镇境内,地处云开山脉腹地,最高处海拔1380米,冬暖夏凉,是远近闻名的"空调村"。自然生态保存良好,负离子含量高(约10万个/cm3),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由此可见,粤西各种旅游资源质量优良,既有人文文化,也有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好,资源组合状况好,吸引大量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具有广阔的文化旅游发展前景。

(二)粤西文化产业旅游市场较大

由于粤西交通已经形成高速交通网,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这样,粤西发展旅游经济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了,中短距离辐射圈有西南向的湛江,西向的广西,东南向的阳江等地的游客,远距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最近开通茂名高铁,更是促进了粤西和珠江三角区便捷交流。既具有进行旅游消费的经济条件,又具有到粤西旅游的交通便利的条件,所以到粤西旅游的客源多,粤西文化产业旅游市场较大。

(三)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粤西有207国道贯穿境内,深圳到茂名的高铁开通,大大缩短了珠三角地区到粤西的车程,还有多条高速经过粤西,广湛、汕湛高速开通,使珠三角地区到粤西的时间缩短到4小时、自驾车游方便了很多,还有包茂、沿海高速通车,三茂铁路,洛湛铁路等都为粤西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越的陆路,另外,湛江港、湛江机场等又为粤西提供了便捷的海路和空中交通运输条件。这些条件构成了粤西与外界联系的完善交通网络,使粤西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制约粤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文化旅游资源未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创新

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的挖掘需要强调民族文化内涵,突当地民族文化,对现形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布局资源,挖掘资源,把资源优势产品转化成经济优势,进而发展更适应市场的需要。但粤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低

粤西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远,经济比较落后,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景区资源知名度、美誉度得不到宣传。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酒店分布太分散了,市内商业网点晚上太早关门停止营业了,邮政、通信、金融分布过于分散,没有形成明显的商业街,对旅游客户造成很大的不便。

目前,粤西还没有对文化市场的发展走向、消费趋势,对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应有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自发的状态,导致市场竞争出现局部无序和混乱状态,文化产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支柱企业。

(三)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小,未形成规模效应

粤西城市等级低,旅游产业规模小,种类不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文化娱乐演出、旅游、体育到广告、印刷、教育培训业等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整体上来说规模小、规格不高,属于小打小闹的范畴,无法形成大品牌,没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旅游有资源,但开发不足,没有形成整体效应;缺乏规模效应,竞争力有限。使文化产业开发发展滞后,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更没有发挥产业的效用。

(四)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服务缺乏竞争力

粤西旅游文化产业领域里的高素质人才匮乏,由于工资水平低,当地的大学生不愿意回乡,外地的大学生又吸引不进来,这样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

三 .粤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深挖旅游资源内涵,创新资源利用方式

在粤西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要考虑到融于新的文化才能适应目前向往的形式。

1.在开发理念上要打破传统的经济效益导向和城镇化导向定势思维,大力推行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全域旅游和善行旅游等新型旅游开发理念,强化粤西旅游在保护环境、降低能耗、促进产业升级、重视人文关怀等方面的优势。

2.在经营模式上要激发多元化市场主体的活力,实现以市政府为主、村政府自主的分散经营模式向政府-投资者-村民多方参与,独资、合资、合作、混合所有制等多种经营模式共存的内生性发展模式转变。

(二)增加商业形态的多样化,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在粤西除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产业,还可以实现从农家乐、果蔬采摘等初级业态形式向第一二三全产业链延伸并深耕细作,挖掘乡村民风民俗文化内涵,适应和引领时代需求,发展野地露营、自驾观光、休闲农庄、养生田园、健康养老等高级业态。

(三)培养和引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

在旅游过程中,导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导游的文明程度,汉语、外语水平是基础,导游还要对高州的民俗和历史文化知识掌握的全面,口才要好,性格开朗,能给游客带来愉快的气氛,服务意识要强等等均可影响旅游的质量。因此,提高导游的整体素质十分必要,旅游部门要根据需要对导游进行培训。

(四)搞好形象宣传,实现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

進行旅游宣传的形式可多样化,但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达到宣传之目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立体的宣传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可以在公路、铁路沿线做好旅游产品形象宣传工作。

总之,粤西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根据目前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向往,再结合“三高”农业发展绿色乡村,特殊美食旅游业,效益会更好。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既能提供促进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又能兼顾“三农”问题和乡土情结等社会效益的新兴旅游产业,成为旅游行业的新宠和重要力量。

基金项目:

本文是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高中“图像教学”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HDJYKY2018C009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邝维煜纪念中学)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传统文化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