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

2020-12-28王晴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形式思政课

【摘 要】“互联网+”教学模式彰显了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优势,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高校思政课实施“互联网+”教学模式必须坚持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借助互联网平台着力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课;教学形式

一、高校思政课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区别于传统的思政课堂,如何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新时期教学模式变革的新挑战。可以说,现在的00后大学生們生活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互联网,所以,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可以说运用起互联网来驾轻就熟。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碰到问题不问老师,而是问“度娘”。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的资源和信息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大学生的思想容易被互联网中的各种言论所左右,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否则被消极的思想侵占的话,就会失去健康积极的主流思想阵地。在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需要我们顺应教育改革趋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1]。思政课教师也要自觉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转型。

(二)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高校思政课教育实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等一直影响其实效性。依托互联网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与APP手机应用、教育教学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改变传统课堂教育单一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同时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学改革和升级。“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可以远程追踪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更加地贴合生活实际生活,更加地“接地气”,有助于大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思政课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着力点

“互联网+”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将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要靠教师在教学中摸索、设计。近年来,各高校在利用互联网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视频等载体上有了一定的成果,关键在于借助这些平台着力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2]。

(一)借助互联网平台,延伸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实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前为学生提供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微课、拓展资料等,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能为课堂的深入讨论赢得更多时间。思政课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需要有鲜活的资料来充实内容。在传统课堂中,一些案例资料大部分是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阅读资料占用较多的时间,导致无法深入探讨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频、图画等多媒体资料,并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政治事件、时事热点等进行重点、详细的介绍,此外可以让学生前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自主预习,储备更多的知识信息,从而便于课堂教学的理解。这祥,通过用互联网平台传授知识点,用课堂专题传播思想,让教师转变角色,凸显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内容在质和量上都有较大的提升。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教学形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的乐趣,通过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思想课的兴趣。原本思政课就是一门时效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按照传统思政课堂模式教学,学生们会感到枯燥无聊,所以必须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有批判意识、问题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开放式互动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讨论板块,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这样,通过建立师生间新的互动教学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化教学管理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跟踪学生学习动态,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例如,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建立讨论群,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究问题,通过电子图书馆等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见解,群内讨论,各抒己见,从而培养学生探讨学习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开发集学习进度跟踪、课程考试、班级管理融为一体的优质“互联网+”教学平台,解决传统大课堂管理控制难、路踪评价难等问题[3]。

(四)借组互联网平台,共享优势师资

打造优质的“线上课程”需要专业化教学服务团队协同配合。建立“互联网+”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例如,一门以“慕课”(MOOC)形式推出的多校共建课程,邀请了来自各个学校的思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视频教学内容的制作。这样的微课平台,解决了一些院校,由于师资、硬件等客观条件,优质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能的问题。互联网则为整合优质师资、解决中国教育不均衡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机遇。

参考文献:

[1]杨涛.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12-13.

[2]雷颖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探微[J].新校园:上旬刊,2017(2):154-154.

[3]冉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研究[J].时代报告,2020(09):113-114.

作者简介:

王晴,女,19911221,汉,山东淄博,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形式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