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性别差异看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2020-12-28谭希松吴迪丁照齐陈雪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大学生

谭希松 吴迪 丁照齐 陈雪霜

【摘 要】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何种意识形态社会中,一直以来都是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国外设有公民教育课程,而在我国则专门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社会实践者,因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差异,会对同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做出不同的反馈,而造成这种反馈差异的因素也是复杂且综合的。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差异;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教育对象的性别存在在尊重和培养人的个性时,往往忽略性别差异和对性别个性的关注。性别差异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性别差异与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然差别和社会角色差别之一。性别差异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个体在生理、荷尔蒙、基因等因素上的特征,它涉及男女之间身体和生理上的差异二是社会角色的差异三是男女心理上的差异,包括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等方面上的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是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发展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而生理结构差异则是他们最为显著的一个差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则是多元的,而造成这种目的多元性的主要原因就是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所导致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来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发展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生理遗传与心理因素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奥姆罗德关于大学男女生在性格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的研究,一方面,男生一般偏向于意志型或理智—意志型,属于独立型。因此,相较于女生,男生往往有独立的见解、强烈的主动性,有较强的支配感。相反,女生更倾向于情绪型或理智—情绪型,属于服从型,特别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易受外界的暗示和干扰,依赖性较强,对环境改变和创新的适应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中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式的差异。男生的归因模式是:将自身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特别是如自身素质、能力等内部较为稳定的因素,把自身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如外部条件、“运气”等不确定的外部因素。而女生的归因模式则是:认为自身成功主要是由于外部原因,尤其是自己的运气,把失败归因于自身内部原因,如知识缺乏、能力不足等。

(二)家庭、教育与文化因素

家庭背景的差异会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家庭背景直接导致个体发展的差异和性格差异。因为在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些差异又造成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模仿和学习对象的差异。父母的性格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在个体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三)文化因素

在本文中特指性别文化,通过传统道德、风俗以及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等形式根植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中,并得到传统伦理的广泛支持与推崇,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种传统性别文化严重阻碍了广大女性的发展和成功。同时,这种文化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成员,沉淀为一种道德和规范,制约着社会成员,从而明确规定了男女两性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仍处于成长发展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这种僵化的不合理的性别文化的消极影响,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朋辈、大众传媒等因素

朋辈群体对男女两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男性受朋辈群体的影响高于女性,从幼年到青年,男性与朋辈群体一起的时间多于女性。朋辈群体中表现出的性别偏好对个体具有特殊的效力,这种效力甚至比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加深刻。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已成为继家庭、学校和朋辈群体之后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大众传媒中所传递的男女两性的角色分工、态度、性格、语言以及职业选择等,都会成为个体模仿学习的榜样。大众传媒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双向的,它不仅会传播传统的、陈旧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个体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也可以传播科学的、现代的新性别观念,消除传统性别歧视观念的不良影响。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性别差异的启示

(一)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别差异

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别差异,可以促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在校园内尝试拓展和推广“因性施教”的教育方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但是因性施教的本质不是消

除男女两性差异,而是使两性获得充分发展。因此,因性施教的最终目标是在差异对立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

“治病”要抓住源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才能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摆脱和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性别观念,向学生传授先进的性别文化知识。社会性别意识,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规划,以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

社会性别意识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性别差异客观对待性别差异,善于从性别的角度观察社会,审视男女两性的特点和角色定位,使做出的决策和方案能够促进两性的和谐发展,避免两性差距的扩大和加深。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奖赏等都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陈旧观念和行为。

(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价值观

从教育者單方面的改变施教方法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的,大学生也要从自身修养和思想入手,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价值观,在社会性别的理论指导下,了解传统性别观念的弊端,减少来自传统性别文化的偏见;主动提高主体意识和能力,大学生真正了解自我,倾听内心真实感受,并真正认清自我,挖掘自我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个性、创造性的发挥,由此找出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进而不断完善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素质。

参考文献:

[1]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4.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大学生
提高相对贫困识别质量:性别差异视角下多维动态测度及分解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影响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经济因素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