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呵护幼儿健康

2020-12-28蒋巧园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互联网幼儿

蒋巧园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中,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幼儿园教师,这个时候更是面临着极大的教育问题和教育要求。对幼儿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更是直接决定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幼儿的心理生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幼儿;心理疏导

观察平时生活可以发现,许多幼儿都会沉迷于手机中的抖音等软件。由于幼儿的自制能力较差,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如果不加强引导,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心理造成影响,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平和地投入于幼儿园生活和学习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展开有效的疏导。

一、创设心理疏导的环境

幼儿正处在学习、生长和模仿的阶段,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于在互联网中获取的信息,幼儿不能正确判断是非,会盲目地进行模仿,观看一些恐怖的视频后会继续联想,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于出现这类心理问题的幼儿,除了在行为上给他们传递安全感,给予心理上的抚慰以外,帮助幼儿创设一个合适的心理疏导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创建以下三种环境,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发泄区

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配置棉手套、拳击手套、沙袋、垫子等器材,幼儿可以在此进行任意活动,在幼儿体能消耗之后对其实现心理的疏导。幼儿普遍都有破坏性心理,而这一角落可以满足幼儿此类心理,达到有效的宣泄,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2.美工区

美工是幼儿情绪和思想的表达途径,教师可以在角落准备好画笔、纸张、颜料等,引导幼儿根据想象随意创作,这对释放幼儿的情绪十分有效。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会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所吸引,自己动手完成的作品也会让幼儿有成就感,从而感受到愉悦。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对疏导幼儿的心理十分有效。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和能力。

3.音乐区

创设一个音乐区,放置天猫精灵,幼儿可以直接对话天猫精灵,搜索自己喜欢的音乐,尽情地放声唱歌,随意地跟随节奏舞动,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逐渐恢复平静。

但是要想真正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在活动区应用的同时,需要多一点耐心去观察和倾听,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活动区是教师观察幼儿的窗口,通过记录和观察幼儿进入活动区的次数以及在活动区中的表现,对幼儿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联合家长的力量,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与家长多做沟通,家校联合一起帮助孩子。

例如:乐乐同学自从开学后总是不愿意上学,或者带着眼泪进入教室。在教师的观察下发现乐乐会进入发泄区在垫子上随意翻滚。在交流中得知她喜欢睡觉前看抖音或者动画片,因为每天被妈妈从被窝中叫醒,所以总是带着眼泪进入教室。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教师与父母沟通并且一起为孩子制定了一份时间表,调整被疫情打乱的生物钟。在乐乐按时进入幼儿园的时候都会给她竖大拇指,给予表扬。现在的乐乐每天都带着笑容进入教室,时常可以听到乐乐的笑声,与小朋友的相处也十分的和睦。

幼儿焦虑心理的有效疏导十分重要,不良情绪和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将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创建一个心理疏导的有效环境十分重要,幼儿前往活动区释放自身的情绪之后,与其他幼儿的相处也更加轻松愉悦。

二、以游戏的方式展开疏导

幼儿的最大特征就是爱模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幼儿通过观看各种动画节目了解到白衣天使。为了让幼儿从小懂得感恩,笔者开展了一场“向白衣天使致敬”活动。小朋友们装扮成了白衣天使的模样,有的手中拿着测温计,有的手里拿着口罩,还有的穿着防护服,学着护士的样子为其他幼儿测量体温。在游戏过程中,一起了解简单的医学知识,引导孩子做好个人卫生,通过舞蹈的方式教会幼儿七步洗手法。此类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白衣天使的辛苦付出,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缓解孩子心理问题。

三、引导幼儿正确释放情绪

很多幼儿都会有这种习惯,一旦自身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喊。家长忙碌时,很多家长为了让幼儿不吵闹,往往都会满足幼儿的要求。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在这种解决方式影响下,会认为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大哭大闹都会得以解决,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展开,更对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有必要及时引导幼儿疏导自身的情绪,釋放自己的不满。

事实上,很多幼儿都有着极强的规则意识。教师要注意及时与家长展开沟通,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建立起规则意识,家长也需要做到尊重规则,兑现承诺,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模仿榜样。5岁以上的幼儿就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自控能力,在幼儿出现情绪不满的时候,教师再引导家长帮助幼儿找到正确的情绪释放方式。例如:奔跑,室内室外都可以带领幼儿奔跑,可以有效地释放幼儿的体力,从而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呐喊,可以定时引导幼儿在幼儿园呐喊,放松内心的压力;尽情撕纸,可以给幼儿提供很多废报纸或者是卫生纸,使幼儿痛快地撕一场,等待幼儿自身的情绪得以释放之后,再与幼儿展开深入的交流;做鬼脸,可以使用照相机记录幼儿的鬼脸,在之后一起共同与幼儿分析鬼脸代表的含义,分析幼儿不满的原因;打滚,提供软垫,引导幼儿尽情打滚,舒缓幼儿的压抑情绪。

对于幼儿希望通过自身哭喊的方式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要求时,如果教师或者是家长都认为是不合理的,则应该做到对幼儿的冷处理。不要因为幼儿一直哭闹而满足他的要求,这会给幼儿造成一种只要我哭闹了问题就会得以解决的假象,对幼儿的情绪释放和习惯的培养十分不利。在幼儿园开园之后,教师更是有必要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习惯,避免幼儿将坏习惯和不良情绪带入到幼儿园中。

对幼儿而言,沉迷互联网,长时间观看动画、短视频会阻碍幼儿的正常活动,也会对于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笔者主要从创设心理疏导的环境、以活动的方式展开疏导以及引导幼儿正确释放情绪这三个方面,对于如何实现幼儿更好的心理健康疏导展开了分析,本文内容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林育,桑青松.幼儿心理品质培养: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江苏幼儿教育,2014(02).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互联网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