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分析

2020-12-28纪妹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错题资源有效利用小学数学

纪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发展与深入,数学教师要主动探究,改变课本作为唯一教学资源的局面。错题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这个问题大部分教师都能意识到,并形成共识,怎样更好地运用错题资源,一定要正确看待学生具体做题时存在的错误,要发现错题存在的价值,让错题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策略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数学基础很弱,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学时,如果要求学生必须做对所有题目是违背教育规则的,会让学生有心理压力。长此以往,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而获得的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也会让师生之间关系特别紧张。

一、重视错题资源,寻找错题根源

1.审题失误存在错误

审题是做数学题的第一步,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解题思路。受到阅读水平影响,大部分学生在阅读题目时都不能准确理解题目意思,存在理解偏差,也存在解题错误的情况。比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对于“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表达理解上,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全面理解,所以会出现错误。

2.思维定式造成错误

思维定式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在周围环境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思维定式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况出现变化时,思维定式就会导致错误。例如:155是5的几倍。这个数学题的难度并不大,而根据学生作业情况来看,班级学生答案为31 的占到45%。经过调查,因为题目中有倍字,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都会用乘法计算,就会在最后结果上出现错误。

二、搜集错题资源,归纳错题类型

目前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经常存在错误,教师就要思考原因,为什么会出错。对存在错误的题目进行归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错题分为三类,第一,按照产生错误因素分类,需要学生根据一道题可以做出其他类似的题目,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第二,按照题目类型分类,复杂的题目简单化,达到目的;第三,按照内容分类,让知识形成体系。

但是错误的类型其实就是分类效率最高的,能够将其分为这四类:其一,非常愚蠢但是简单的错误,例如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其二,做错的题目,看到正确的答案后却恍然大悟,想到“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么做就好了,太簡单了”;其三,在对待题目时,会没有办法解决、没有思路或思路出现错误情况,仔细看完答案难度偏中等,正常情况下是能做对的,思路也是正确的,而因为不小心进入“陷阱”,产生混淆,最终做错;其四,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真正的思考,放在那里。在完成基本错误类型归类以后,运用内容和题型进行又一次的选择归类,最后错题本就更加清晰,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薄弱点也能清晰更多。

三、剖析错题原因,总结防错方法

1.运用错题,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地运用错题资源,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这道应用题:“一个林子有300棵树,甲组要砍15天完成,乙组要砍10天完成,若是两组合作,几天能砍完?”学生可以列出算式300÷(300÷15+300÷10)=6(天),然后说出算理。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答出:“如果这片森林有600棵树木,要多少天砍完?”大多数学生都回答需要:“12天。”“你们觉得对吗?能否需要计算出来呢?”“不需要计算。”虽然学生都这么回答教师,而还是认真地计算。得出的结果也出乎学生的意料:“6天。”树木的数量和之前相比超出一倍,时间是没有变化的!“如果分别有150棵、450棵、900棵树木,要多长时间砍完呢?”这时学生回答的不是很肯定,也是有疑问的。“大家可以分组去讨论。”然后就得出最后的结果,“都是6天!”“为什么树木数量是变化的,但时间却不改变?”“在应用题里工程总量和工作时间存在关系?”错题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正视错题,提高自信

教师应该理性和宽容地看待学生存在的错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例如:这道数学选择题“有30名学生,每张电影票是20元,一共买30张要用多少元?”教师可以随便找一名学生在讲台上写出正确的答案,这名学生写的错误答案为:20+30=50(元),之后教师可以让另一名学生去讲台上作答,让前一名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在后面的学生列出的算式为30×20=600(元),之后再询问前一名学生:“若是每张电影票为15元,一共买30张电影票要多少元?”等到学生回答正确以后让他回到座位上。这样,让学生形成更加活跃的思维,让学生勇于提问、做题,而且大胆创新,提高学生自信心。

3.运用错题,创新思维

在进行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巧妙地运用错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草原里有20只绵羊,12只野兔, 15只奶牛,这三种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学生们的回答也都是不同的,列出的算式有:20+12+15+3=50(只);20×3=60(只)。因为受到学生思维限制,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区别,会对这两则运算产生混淆,将算式写错。教师要让学生重新理解题目,让学生做题时多想,之后才可以解答,让学生按照解题思路编写出和题目类似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总而言之,错题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教学资源,需要运用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错题,错题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把课堂中数学错题有效地运用起来,可以更好地为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蓉.错题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研究,2020(08):129-130.

[2]孟凡洋.小学数学错题资源利用策略的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3):47-48.

[3]陈菊.小学数学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分析[J].教书育人,2018(19):40.

猜你喜欢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小学数学
整理数学错题集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渭南市主城区文化事业设施调查与有效利用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挖掘错题资源,拓宽提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