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素养下知情融合的德育实践

2020-12-28杨华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

杨华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引起教育者的重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促进知情融合,注重德育实践,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知情融合;学生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习得”为核心目标,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人文性、情感性并重的学科。只有促进知情融合,注重德育实践,才能让语文教学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一、以知诱情,创设情境

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习得”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换言之,教师需要营造的是充满感性的教学氛围,是真正让学生“宾至如归”的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小学生接触的信息也越来越广泛。仅凭借物质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此,教师需要注重情绪调动的力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实现以知诱情、知情融合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过程中,尽管学生对这首诗并不熟悉,但是一提起《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学生会立刻恍然大悟。这是因为从幼儿园开始,很多小学生就已经接触这两首诗,甚至可以流利成诵。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三首诗的作者是同一人,即北宋大文豪苏轼。然后,教师可以引入诗歌的创作背景,借助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诗中提到的地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恰如其分的情境。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多半集中于视频或者图片中。但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文字,如何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文本上呢?教师不妨从创作者苏轼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一谈对苏轼的印象、讲一讲自己了解的发生在苏东坡身上的故事。然后,教师可以着重为学生讲解苏东坡的经历,尤其需要向学生渗透苏东坡的乐观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由视频转向文本,达到知情融合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注重情感、注重德育实践,让语文教学变得感性,而不只是理性。如此才能实现知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以知牵情,触动心弦

尽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只是教学的第一步,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当教师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切不可止步于此,而是需要让学生的思绪继续“走”下去,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此时,学生站在知识的大门前,教师更需趁热打铁,让学生慢慢推开这扇门,到达更深入、更广阔的地方。为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以知牵情,触动学生的心弦。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过程中,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1)精卫是谁?她做了一件什么事?(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填的是何处的海呢?(3)精卫最后填平大海了吗?(4)你从精卫身上学习到了怎样的精神?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既有对基础知识的探寻,也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让“知”“情”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在逐渐深入。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了原文以后,轻松答出了前三个问题,但是第四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具备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积极渗透精卫身上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从“精卫填海”的故事中学习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基础知识教学,更需要深化语文的教学层次,让学生从单一的文本中解读出更多精神层次的内容,真正实现以知牵情、知情融合的目的。

三、以知悟情,领悟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永远不会是教学的终点,而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在阅读过程中,真正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生字、学习了多少词汇、会造多少句子,而是从文本中领悟到对人生具有启发意义的哲理。有的文章注重描写亲情,学生学习了这样的文本,会领悟到感恩父母的重要性;有的文章注重描写友情,当学生学习了这样的文本,会领悟到友谊的重要性。只有以知悟情,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有价值。例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时,文章一开始提到外婆去世,“我”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每天都感觉很痛苦。但是,在父亲的劝说下,“我”逐渐振作起来,懂得了更为重要的东西——珍惜时间。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明日复明日,为什么作者还要特意强调珍惜时间?”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很好地引发了课堂讨论热潮。有的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意识到时间的确非常重要,尤其是当身边的亲人朋友离开自己的时候,时间就显得更加残酷。这个学生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去世,那是一段非常灰暗的日子,无论时间再怎样充裕,爷爷都不可能再回来了。有了這样的经历,他意识到应该珍惜每一天,尤其是珍惜和亲人团聚的日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的目的并不在于求知,而在于领悟。有时候读到一段文本,意味着读到一段经历,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哲理性思考,而这是阅读教学真正要实现的目标。

总之,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让学生从阅读文本中领悟更多哲理性内容,而这是教学的最终指向。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知情实现融合,才能构建真正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晓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92.

[2]尤来.基于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23-2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