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12-28邓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邓彬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64例使用呼吸机时间>48 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VAP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量表(GCS)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吸烟史、误吸等。结果年龄≥60岁患者VAP发生率87.18%高于年龄<60岁的48.00%,术前GCS评分≥5分患者VAP发生率83.78%高于术前GCS评分<5分的55.56%,气管切开患者VAP发生率85.29%高于气管插管的56.67%,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d患者VAP发生率89.47%高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d的46.15%,手术次数>1次患者VAP发生率88.l0%高于手术次数为1次的40.91%,有误吸患者VAP发生率83.33%高于无误吸的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误吸均为发生VAP的影响因素(<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VAP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误吸等。

【关键词】重型脑颅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DOI: 10.14163/j.cnki.ll-5547/r.2020.19.019

颅脑损伤是因为暴力原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颅脑组织的损伤[1]。目前国内较为公认的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为:①伤后昏迷时间>12h,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者再次昏迷者;②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明显改变。包括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2]。重型脑颅损伤的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使用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实施机械通气时常见而又非常严重的并发症。VAP是一种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反应,一般在患者在机械通气48 h后,或者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3]。VAP的临床表现是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有很多脓性分泌物,一旦发生VAP,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机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相关文献报道,VAP的发生率高达55.8%,致死率一般为33.0%_69.00[4]。因此如何降低VAP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上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探討,希望可以依据现有临床经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VAP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4例使用呼吸机时间>48 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9.5±8.2)岁;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48.0-720.0 h,平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0.5±144.2)h。纳入标准[5]:①患者受伤后昏迷时间>12h,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再次出现再次昏迷;②GCSs评分≤8分;③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明显。另外VAP的诊断标准[6]:①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8h;②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7.7℃;③呼吸道中发现大量脓性分泌物;④X线胸片出现新的或者进展性的病灶。排除标准:①机械通气时间≤48 h;②先期已经诊断为VAP。6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VAP 46例,发生率为71.9%。

1.2方法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术后VAP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吸烟史、误吸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年龄≥60岁患者VAP发生率87.18%高于年龄<60岁的48.OO%,术前GCS评分≥5分患者VAP发生率83.78%高于术前GCS评分<5分的55.56%,气管切开患者VAP发生率85.29%高于气管插管的56.67%,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d患者VAP发生率89.47%高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d的46.15%,手术次数>1次患者VAP发生率88.lO%高于手术次数为1次的40.91%,有误吸患者VAP发生率83.330高于无误吸的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误吸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3讨论

术前GCS评分的高低不同,VAP的发生率也明显不同,这可能与患者术前的身体状态有关;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VAP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可能是由于气管切开之后,对患者的某些生理机能产生影响,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结构,使VAP的发生率明显升高[7]。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手术次数的不同,VAP的发生率也不同。此外当患者出现误吸时,会有一些酸性物质或者带有消化道的定植菌的分泌物进入肺内,导致VAP的发生率明显升高[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者VAP发生率87.18%高于年龄<60岁的48.00%,术前GCS评分≥5分患者VAP发生率83.78%高于术前GCS评分<5分的55.56%,气管切开患者VAP发生率85 .2g%高于气管插管的56.67%,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d患者VAP发生率89.47%高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的46. 15%,手术次数>1次患者VAP发生率88.10%高于手术次数为1次的40.91%,有误吸患者VAP发生率83.33%高于无误吸的5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误吸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

因此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分析之后,可以在临床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注意某些环节和过程,最大程度上减少VAP的发生。比如要树立无菌观念,护理人员及医生一定要严格按照医院相关的操作规范完成操作。对于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气道管理,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及时吸痰,关注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并及时正确处理[9]。再者还要注意对机械通气设备的管理,要按期检查呼吸机的工作情况、管路连接情况,并要及时消毒,如有脏污需要及时清理。最后还要注意防止误吸的发生,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等[10]。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术前GCS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手术次数、误吸等。在临床实际操作时,加强临床观察,完善操作,尽最大努力降低VAP的发生,给患者的治疗效果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川燕,李霞,马静,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 33(3):183-187

[2]南琼,高玉松,上风仙,等.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7):490-491.

[3]王龙梅,俞兴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安徽医学,2017,38(3):301-303.

[4]瞿介明,施毅中同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的更新与解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4):244-246

[5]劉佰运,张皓颅脑损伤单元的探索与实践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7,33(3):230-233.

[6]楼滟,王晓宁,张鹏,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反应指标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29(7):1003-1006

[7]梁英健,李志亮,上亮,等早发和晚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0):743-746

[8]毛文杰,李晓卿,郭狄娜,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性因子表达及病原学特点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5):673-675.

[9]胡志成,周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县级医院ICU的3年病例分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10):933-938

[10]刘又宁.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能否与医院获得性肺炎完全分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7):513

[收稿日期:2020-02-19]

作者单位:524100徐闻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床头抬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ICU护士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因素探讨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选择性口咽部去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