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对外汉语教学
2020-12-28李萌
李萌
摘 要: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共同构成了交际环境。非言语交际的种类十分繁多,本文将简要介绍非言语交际,并阐述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關键词:跨文化 非言语交际 教学
无论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都是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非言语交际长期被忽略,就直接导致了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曲解或误解对方行为而使交际不顺利的情况。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外,更是一个建立师生友好关系的交际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对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一、非言语交际概述
(一)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人类学家Sapir认为非言语行为可以视作一种代码,和文字不同,没有人知道,但是却能被大众所理解的一种特殊的符号。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做了不同的说明。其中有简单的,也有具体的。简单的定义是语言以外进行交际的行为就是非言语交际。具体的是Samovar等人所说的人为的或者是环境影响下,传播者或接收者受到的带有潜在信息的所有刺激。
(二)非言语交际的分类
依据不同角度,非言语交际有不同的分类。笔者将其分为身体语言、副语言和环境语三类。
1.身体语言
在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时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动作变化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身体语言。它可以对言语行为起到强调、诠释等作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身体语言有很多表现形式,例如姿势、手势、眼神交流、表情等。比较常见和常用的是姿势和手势。例如,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和夸奖,双手合十放于胸前表示祈祷,紧张的时候可能会不停地搓手,握紧拳头会给自己足够的信心等。
2.副语言
副语言也叫作辅助语言,指没有声音却有形式的现象。一般在交谈的过程中,沉默和停顿可以表达自己的态度,或是赞同,或是否定,或是保留意见,或是表示正在思考。另外,非言语行为还可以拟声。例如,狗叫“汪汪”,鸡叫“咯咯”,吃东西太辣会“哈”,睡觉打呼等。
3.环境语
在非言语交际过程中,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因素就是环境语。环境语也是比较常用的非言语交际手段之一。这里说的环境语是包括空间语和时间语的人类文化之间差异造成的环境语言差异带来的影响。例如空间距离。我们都会有一种空间距离意识,亲密的朋友会距离很近,陌生人会保持较远的距离。和对话的人保持合适的距离也是促进交际顺利进行的因素之一。
时间可以传达更为清晰的文化信息,可以折射出某个国家的人看待时间的概念。例如,美国人对于时间观念很是看重,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约会时迟到超过五分钟被认为非常不礼貌,而中国人看待时间并没有这么严格。
二、非言语交际行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一)非言语行为能够增进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的行为将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教师应在细节方面注意。例如穿着,课堂上不能穿得太过严肃,也不能穿得太过随便。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姿态,端庄大方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另外,在课堂进行中时,要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反应,在学生的表情上看到迷茫时就要耐心讲解,并适当给予鼓励。并且,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让学生减少对课堂的抵触心理,再加以适当形式的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非言语交际行为能够反映学生们的心理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会通过非言语行为表现出来,这时,作为教师就要时刻留意,并给予反馈。例如,在课堂上有些同学左顾右盼,无精打采,甚至伴随着连续不断的哈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注意了,可能是教学内容太过复杂,学生们不能理解所以产生了厌学心理,也可能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们提不起来兴趣。得到这样的反馈之后,教师应该迅速做出调整,例如,做个小游戏适当地放松,将学生们的兴趣重新引回到课堂上。相反,如果学生保持微笑,与教师互动频繁,目光聚集在教师引导的地方,那就说明教学方法适当,学生们理解了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三、结语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抑或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非言语行为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也是对非言语交际行为做了简单的介绍,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希望对外汉语教学的同学们以及在对外汉语方面有兴趣的朋友们能够予以重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M].北京: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李江雯.非言语交际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2).
[3]郝然.浅议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文化学刊,2015(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黄悦.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6]姜婷婷.非言语交际概述[M].北京:外语交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