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分析
2020-12-28毛娜
毛娜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和网络科技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伴随互联网技术深入人们的生活,已经开始影响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智慧图书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其数字资源和服务质量都有了相应的提升。本文从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概述入手,分析了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图书馆 数字资源 服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在阅读方面的方式、习惯都逐渐向互联网靠拢,这种变化对图书馆形成了一定的挑战。数字阅读从图书馆方面来讲,就是对其资源的补充,数字资源不仅能满足人们閱读方式的改变,也满足了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就目前智慧图书馆发展情况来看,需要将数字资源服务合理化,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概述
智慧图书馆的由来,是从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提出之后才出现的,其定义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一般来讲,智慧图书馆是在建馆过程中使用了智能技术,从而将图书馆的各种功能智能化,形成了智能化图书馆服务的实体。智能图书馆是立足于数字图书馆实体和数字化图书馆的结合,进而在技术、效率等方面创新突破实现了智能图书馆的各种功能。智慧图书馆在服务理念上有了更近一步的要求,其核心就是读者至上,为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的查询、检索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要求,同时互联网技术突破图书馆原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全天候、无地域差别地为广大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总之,智慧图书馆就是利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通过当下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技术,以及高水准的服务团队,来满足广大读者需求,同时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为目标,进而形成的海量资源共享的图书馆。
二、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策略
(一)合理利用新技术
随着互联网深入各行各业,智慧图书馆也需要更先进、更便捷的技术作为发展的支撑,所以,图书馆需要合理利用当下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为智慧图书馆数字源的搭建以及数字资源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例如,RFID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智慧图书馆图书借、换、盘点、防盗等方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有云端技术的利用,能够让图书馆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图书馆云”,储存广大读者的庞大信息,从而利用云端技术当中的数据处理等功能,实现图书馆、读者相关数据的管理。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挖掘读者数据,通过读者的专业、阅读喜好、阅读记录等信息,进一步分析读者对阅读的显性、隐性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定制化、多样化的服务。
(二)合理整合数字信息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图书馆需要将自身数据库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同时构建相应的信息检索平台,从而提升图书馆内部资源库的使用率。建立智慧图书馆的最终目的依旧是服务读者,对于读者来讲,不论是线下图书馆还是线上图书馆,最重要的内容依旧是图书馆中的藏书资料的数量及质量。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线下图书馆已经完成资源的收集及整理,数据资源丰富,所以在创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对于已存在的线下图书资源要尽快完成征集并进行数据上传。与此同时,还需要与更多图书馆达成合作,这一过程主要针对不同图书馆中收藏的地方文献资料,争取到更多的图书资源数据,逐步完善资源数据,尽量给予受众更大的选择空间,加强智慧图书馆的阅读质量,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三)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阅读活动开展
阅读活动是加强读者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开展能够帮助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而在“智慧图书馆”建立后,公共图书馆应针对线上阅读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帮助读者建立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例如,在“智慧图书馆”阅读平台发起“二手书籍交换活动”,活动主要通过线上进行可交换图书书目的填写,再由读者填写需要图书的种类或书名,再由公共图书馆进行线下图书收集,或有读者进行邮寄,完成二手图书的交换活动,该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线上图书馆的知名度,促进读者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时能够加强读者的图书资源利用率,减少“图书蒙灰”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公共图书馆线上平台应增加读者服务站,服务站要以服务读者为基本原则,在读者服务站中,读者能够对线上图书馆提供建议,也可提出更多阅读活动的想法,进一步加强读者的图书馆建设参与感,有助于读者的持续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智慧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孝东,汤昕霖,杨维静.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初探[J].才智,2019(36):233.
[2]魏菲菲.“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0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