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对孩子发问

2020-12-28韩金霞

科教新报 2020年35期
关键词:回形针院子儿子

韩金霞

邵雍,中国北宋著名哲学家。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后来,为了增长见识,他还游学四方,越黄河、过汾河、涉淮水、渡漢水,到过齐、鲁、宋、郑等各地。

邵雍不仅在学问上很有成就,教育孩子也有自己的方法。他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要多向孩子发问。邵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一天中午,邵雍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突然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邵雍问儿子:“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儿子说:“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邵雍却说:“不对。”然后,他启发儿子道:“如果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儿子想了一会儿说:“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邵雍又问:“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儿子回答“:是找大东西。”

邵雍又启发儿子道:“那么,什么能走的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这回,儿子肯定地回答:“他肯定是来找牛的。”邵雍满意地点头道:“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等?可见,向孩子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教育学者陈龙安认为良好的发问应该掌握十个方面,他总结的十字诀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想”即让孩子想象希望的各种情况;“组”是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并思考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因此,父母要善于向孩子发问,并且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先让他说完,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回答得不是很恰当的地方,父母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发问来引导孩子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开拓思维的广度。

猜你喜欢

回形针院子儿子
打儿子
去外面吃
团子的生活日记
回形针浮起来了
中秋赏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外出就餐
自己挂住的回形针
双别回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