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科举“大挑”制度笑料不断

2020-12-28陈峰韬

科教新报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举子笑料举人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从举人到进士的竞争,存在着近90%的淘汰率,在民间积压的举人队伍愈发庞大,不仅浪费人才,还导致这些举人心生怨言。于是,科举正途之外的新制度——“大挑”诞生了。

雍正即位之初,边远省份的一些县令出缺后,例行的办法是由当时督撫选其他吏员署理(代理)。然而,雍正帝认为,谁能保证督抚们公正无私呢?何不给落第举子一个表现的机会?于是,雍正帝下令,直接从往科中挑选人才去署理缺位。如果工作完成得好,还可以转正。

到乾隆十七年(1752年)时,因举人壅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朝廷正式形成了“大挑”制度。

乾隆怕口子一开,对正规科举会造成不良影响,于是定了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大挑”每六年才举行一次,只有连续参加过最近四次以上会试不中的人才能参加。选拔时不写文章,不考策略实务,而是只看年龄、面相、身材。简单说,就是以貌取人。不成文的标准是取“同”“田”,大体是指方脸,即“国字脸”,相貌端正、威严。

正因为“以貌取人”的荒唐标准,“大挑”笑料不断。

一位山东举人,身材高大雄壮,信心满满去参加“大挑”,结果落选了。他气愤不过,等主持“大挑”的王爷大臣们事毕回府时,当街拦轿喊冤要说法。王爷无法应对,干脆大喊:“我挑命也!”意思是说你就算长得再好,可惜命里没有官运。

相貌丑的人,自知条件不够,便会想到行贿赂之事。嘉庆回忆其作皇子时,有一次主持“大挑”,竟有人给他递条子,请挑某某举人为一等。嘉庆非常生气,刻意将请托之人淘汰。

道光年间,江苏举子汪叔明相貌丑陋,参加“大挑”时却被某宗室王爷列为二等。就在王爷举子们转身退堂时,该王爷看见同座大臣手中拿着一把很考究的折扇,扇上的画、题字都非常精美。王爷连连称赞,该大臣不失时机地说,此画、此字的作者,就是刚才那位汪叔明。于是现场将汪叔明由二等改为一等。在“大挑”这一关键时刻,官员居然正好拿着举子的作品,说汪叔明没有提前做手脚,恐怕很难令人相信。

晚清名臣阎敬铭也参加过“大挑”,阎敬铭为人状貌短小,双眼一高一低,长得甚是丑陋。参加“大挑”时,主持的某亲王高喊:“阎敬铭先起去!”阎敬铭深受其辱,回去后发愤读书,居然考中进士,做到光绪朝的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能力为中外钦敬。

“大挑”制度因其设计本就有问题,故而实行没多久,便被清朝化入肌骨的腐败之风带到了沟里。

陈峰韬

猜你喜欢

举子笑料举人
唐代旅馆诗中的举子形象
清代贵州举人数量考辩
读书读出来的笑料
随手一拍笑料无限
清末科举:实践背离严密制度的困局
随手一拍,就是笑料
笑料就在转瞬间
年羹尧:残忍将军爱家教
论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
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