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热点研究综述

2020-12-28李泽宇

老区建设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中国民航文献航空

[提 要]通过运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0年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的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研究文献的发布情况、文献作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和热点词聚类四个方面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展现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及演进规律,以期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通用航空;CiteSpace;知识图谱;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简介]李泽宇(1986—),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江西南昌 330088)

通用航空是航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一环,其发展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航空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通用航空的发展对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平衡区域经济,建设民航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十章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通用航空(以下简称通航),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覆盖农、林、牧、渔、工业、建筑、科研、交通、娱乐等多个行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高技术特征明显等特点。按照《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31号),通用航空经营项目共四大类31项。熟知的日常通航作业主要有:气象探测、人工降雨、航空摄影、空中巡查、医疗救护等。另外,公务机和私人飞机都属于通用航空范畴[1]。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社会关注度逐渐提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通航产业有了很大发展。2017年2月15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中国通用航空促进政策加快出台,使得通航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通过对该领域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从整体把握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及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为后续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理论基础[2]。近年来,我国兴起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来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发展动态的浪潮,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因此,本文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文献发布情况、文献作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以及热点词聚类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客观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知识结构关系,以期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文献发布情况分析

本论文所用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通过以“通用航空”为主题词,对2000-2020年间CNKI收录的全部文献进行初步检索,共获得5377篇文献。检索操作时间为2020年5月13日。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剔除会议论文、宣传报道、报纸刊载文章、外文文献、无作者文献及其他不相关内容后,共检索出CSSCI及核心论文204篇、硕博士论文459篇,全部中文期刊共2929篇(见图1)。

虽然我国在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文献多达2929篇,但基本上都是一般期刊论文,高质量文献比例相当低,CSSCI及核心论文仅占7%。考虑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质量较高,能更准确地反映国内通用航空研究现状,因此本文专门针对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梳理。

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冯如驾驶自制飞机在广州上空进行飞行表演,揭开了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序幕。1931年,浙江省水利局租用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在钱塘江支流浦阳江展示航空摄影技术,开启了中国通用航空的首次商业活动[4]。在CNKI数据库中能检索到的最早相关文献是1958年刊载于《电子计算机动态》上的《英国航空工业中的计算机》。该文译自同年7月的英国“Instrument Practice”,尽管是一篇翻译文献,且内容属于纪实报道,却是目前可查到的中国最早开始关注通用航空发展的文献。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未再有任何相关文献发表。直到1985年,杨庆雄在《中国民航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对中国民航发展途径的看法》一文,可以看做是国内学者正式研究通航领域的开端。然而此后的15年时间里,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仅有50余篇。尽管通用航空是中国民航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实,从1980年开始,通航飞行时数和从业人员不增反降,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个20年几乎没有发展的领域[5]。

进入21世纪后,研究文献数量开始增加。由图1可以看到,2000年以“通用航空”为主题词的CSSCI及核心论文共发表了2篇。曹建海、谢兴权学者针对新中国成立到“十五”之前这段时间里,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十五”时期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目标,并围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区域、产业投资融资、利用外资和提供国际竞争力及产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产业政策设计。文中特别提到,民航是地域性较强的产业,不同地区民航业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根据民航地域分布,综合考虑业务技术要求、运作方式等相互关系和影响,才能保证政策的统一性和民航行业的协调发展[6]。周兆勤学者同样关注到民航产业的地域性发展问题,对通用航空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度研究[7]。但直到2006年,研究文献数量增幅一直不明显。自2007年开始,国内通航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达到2016年的峰值319篇(全部期刊数量),虽然在2015年出现下降,但CSSCI及核心论文数量相对稳定(2014年共发表24篇CSSCI及核心论文,为历年最高;2015年发表21篇;2016年发表18篇)。这段时间里,减少的主要是论文質量参差不齐的一般期刊论文,所以发文数量总体还是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17年至今,相关研究趋于成熟,文献数量逐步减缓,但基本维持在300篇左右(由于统计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13日,因此无法获知2020年的发文总量,此处不作考虑)。从文献计量结果来看,学者们对通用航空的研究热度维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状态,说明国内通航领域的研究已经趋于常态化。

二、文献作者及研究机构分析

为有效把握通用航空领域的核心作者及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4篇CSSCI及核心论文进行文献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8]。

从图2可以看出,发文数量靠前的学者主要有吴仁彪(中国民航大学)、王鹏(中国民航大学)、王晓亮(中国民航大学)、张喆(中国民航大学)、高启明(西安航空学院)、王尔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庞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7位学者。由此可见,这7位学者是目前我国通用航空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人物。

根据图3显示,通用航空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民航大学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一般来说,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同其影响力较大的学者所在单位基本一致。上述研究机构中,除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其他机构均直属或隶属于中国民航大学。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建于2003年,隶属于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依托于天津市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而发展,实验室现任主任为吴仁彪教授,王鹏、王晓亮、张喆等都是该实验室的成员[9]。

结合图2,从作者合作关系方面来看,一部分通用航空领域高产学者间的合作较为紧密,形成了若干个学术研究团队,但是合作范围较小,合作者相对固定,多为师生关系。图谱周围还散落一些零星的节点,没有连线,说明这些作者发表的论文为独立完成,彼此间较少甚至没有联系。

在合作机构发表文献方面,根据图3显示,大部分机构呈点状分布,只有极少数机构之间存在连线,而这些连线的机构又都属于同一机构的直属或隶属机构。这反映出目前我国通用航空领域机构之间的合作研究较少,基本为独立研究的状态,合作研究的力度较弱,合作出产的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密切的合作研究网络。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通过对某一领域文献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准确界定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图谱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则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连线越粗,共现次数越多[10]。

图4直观地反映出,通用航空领域的关键词散布范围较广,但分散中又有聚集,于是在图谱上呈现出“花团锦簇”的视觉效果。除去最大的节点“通用航空”外,高频词还包括通用航空产业、民用航空、低空空域、航空器、飞行员、航空公司、航空运输、民用机场等。以这些关键词为核心,又延伸出许多连线和小节点,将表征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的关键词联系起来,构成了通用航空领域关键词共现网络[11]。具体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比较关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2-17];还有一部分学者专注于通航分支领域的研究,如通用飞机[18-20]、航空器[21-23]、低空空域管理[24-25]、人才培养[26]等。此外还有关于复合材料的研究,航空技术创新,通航设备及系统的设计、维护与更新等,专业性非常强。

四、热点聚类分析

在图4关键词共现谱图的基础上,根据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和联系强度,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類,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动向。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为6大群组(见图5),分别是:通用航空、航空公司、民航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临空经济、企业管理。这6个聚类标签显示了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通过对聚类信息进行整理,得到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研究热点词聚类表(见表1)。结合相应的文献信息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广泛,研究视角相对分散,年代差异明显”的特征。

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聚类标签中,#0通用航空的子聚类重点关键词与其他聚类标签相同,如“临空经济”与#4临空经济完全相同。还有一些子聚类重点关键词存在交叉现象,如#0通用航空中的“企业融资”,在#5企业管理中也出现了。因此,本文重点对每个标签(#0通用航空除外)中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进行梳理。

(一)针对“航空公司”方面的研究,杨省贵、刘宇从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机场网络体系、空中交通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以及通用航空体系5个方面研究了支线航空在民航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完善支线航空的基础条件以及发挥民航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来发展支线航空的策略[27]。杨惠[28]则是从立法的角度,主张通过完善民航法规体系,规范空域管理及民航企业的行为。

(二)针对“民航局”为主体的研究,主要是站在国家整体战略规划的高度,提出民航部门应根据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策略,做出系统的规划,促进通用航空的发展[29-31]。

(三)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兴起的。这同我们国家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高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以王尔申等学者为代表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卫星导航、接收信号处理算法研究,从2015年起,在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机载导航监视终端设计[32-33]、导航监视技术[34]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

(四)关于“临空经济”主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发展模式等方面展开。赵冰、曹允春将航空经济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及成熟期,对各阶段的发展始点、机场状态、航线网络、发展产业以及典型特点进行了深度分析[35]。赵冰在2015年时还曾单独发文,从产业基础、发展时序角度提出我国通用航空经济的理想发展模式应该为运营、服务先行,制造、配套跟随的综合性产业驱动模式[36]。航空经济对区域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受到重视。

(五)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航企业投资融资[37]、企业运营效率[38]及人才培养和管理[26][39]等方面。

五、结语

中国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内容丰富、学科分布广泛。通过文献计量学的视角,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0年间CNKI收录的204篇CSSCI及核心论文的文献发布情况、文献作者与研究机构、关键词和热点词聚类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根据全部期刊的发文数量,可以将国内通用航空领域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2000-2006年)、快速发展期(2007-2016年)和平稳发展期(2017年至今)。具体来看,2000-2006年为通用航空领域研究的萌芽期,发文数量少,高质量文献数量更少。一般来说,硕博士论文以基础性、系统性研究为主,但在这一时期根本没有体现,可见该领域基础研究底蕴尚且不足。2007-2016年是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年底,国务院批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计划逐步降低对1000米以下低空飞行的运行要求,推进低空空域向通用航空活动开放。低空领域的开放,使得在这一时期,围绕低空空域、低空飞行、低空开放、临空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增多。从2017年至今,相关研究趋于成熟,文献数量逐步减缓,从文献计量结果来看,学者们对通用航空的研究热度维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状态,说明国内通航领域的研究已经趋于常态化。

第二,从文献作者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来看,高校是通用航空领域研究的主要阵营,形成了一些贡献较突出的研究团队,比较核心的有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这个机构形成了以吴仁彪等学者为代表的团队和以沈笑云等学者为代表的2个研究团队,同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此外,还有以王尔申等学者为代表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团队。但是这些研究团队之间合作甚少,可见国内通航领域尚未建立起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平台。加强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研究,打破研究团队各自为政的研究格局,整合学术资源、强化协同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从研究热点来看,通用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通用航空产业、通用飞机、低空空域管理、航空经济等方面。由于研究对象及研究视角相对分散,为准确把握通用航空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上的小节点进行细化,再综合全部期刊的发文情况及大致的主题分布,发现通用航空公共服务、无人机、航空体育、低空旅游以及智慧通航这5个主题在一般性期刊中出现频次较高,且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虽然目前在CSSCI及核心论文中尚未突显,但伴随着以城市为主导的新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以及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推动行业创新升级,通用航空智慧化、娱乐化、绿色化发展必将成为新趋势[40]。

[参考文献]

[1]李晰睿.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院报,2020,(3).

[2]胡建华,胡亚光.国内全域旅游热点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3]肖明,陈嘉勇,李国俊.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6).

[4]姬宇,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概述[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

[5]钟加勇.买公务机,为赢利加速[J].财经界,2000,(6).

[6]曹建海,谢兴权.竞争与管制:“十五”时期中国民航运输业产业政策研究[J].改革,2000,(4).

[7]周兆勤.民用航空与我国西部的大开发[J].理论导刊,2000,(6).

[8]胡泽文,孙建军,武夷山.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3).

[9]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简介[J].雷达学报,2016,(4).

[10]汪颖霞,施毓凤,李秀,卜佳.健康管理研究的热点与演进——基于CiteSpace文献信息可视化结果的分析[J].科技与经济,2020,(2).

[11]胡娟,張晓燕.物流集群领域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基于CNKI(2000-2018)的文献计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7).

[12]张波,黄涛,杨凤田.通用航空工业市场的培育瓶颈与运营模式[J].宏观经济管理,2019,(1).

[13]高启明.通用航空产业的“困境摆脱”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7,(12).

[14]陈爱莲.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J].人民论坛,2016,(9).

[15]贾凌民,胡象明,文国庆,李珊,曹胜.加快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

[16]高启明,金乾生.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特征、关键问题及模式选择[J].经济纵横,2013,(4).

[17]左振华,贺晓斌,陈义伟.江西航空制造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1,(6).

[18]高启明.通用飞机融资租赁及其定价研究[J].价格月刊,2017,(3).

[19]王洪伟,李先哲,宋展.通用飞机结冰适航验证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J].航空学报,2016,(1).

[20]赵明.通用飞机综合航电技术发展综述[J].电讯技术,2014,(3).

[21]高扬,王向章,郑涤滨.机场终端区航空器飞行冲突风险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1).

[22]岳仁田,焦阳,赵嶷飞.着陆阶段航空器航迹检测与风险识别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6).

[23]张霆霆,孙瑞山,刘俊杰,侯伟峰.民用航空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10).

[24]高志宏.通航战略背景下低空空域权法律属性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25]高健.我国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变迁的动因及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4).

[26]佟刚.基于协同创新平台培养通用航空实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

[27]杨省贵,刘宇.基于民航强国视角的支线航空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3,(3).

[28]杨惠.新中国民航立法回顾与展望[J].法学杂志,2010,(4).

[29]李堃.加快我国通用航空發展的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12).

[30]夏兴华.发展航空经济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6).

[31]董瑞丰.“低空开放”呼之难出[J].瞭望,2010,(27).

[32]王尔申,佟刚,庞涛.低空空域通用航空飞机机载导航监视终端设计[J].电讯技术,2015,(5).

[33]王尔申,丛笑林,徐嵩,庞涛,曲萍萍,赵为平,项松.基于ADS-B报文的“北斗”便携式终端实现[J].电讯技术,2020,(2).

[34]王尔申,宋远上,徐嵩,庞涛,曲萍萍,黄煜峰.基于“北斗”的低空空域通航飞机导航监视技术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5).

[35]赵冰,曹允春.航空经济的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

[36]赵冰.我国通用航空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2).

[37]姜宝山,刘圣康,玉祥.基于ABC-SVM的通航企业投资风险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8,(9).

[38]王霞,于翔.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通用航空企业运营效率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11).

[39]田芝鸿.航空物流企业机务维修人员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物流技术,2013,(27).

[40]张兵.通用航空发展新趋势[N].中国民航报,2019-5-27(8).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中国民航文献航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民航法律英译实践中的应用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中国民航管理安全现状探讨
航空漫画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