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
2020-12-28吴巧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形势下,创新原有的历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的教学要求。思维导图,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文章基于以上两点背景,试图探讨如何用思维导图来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一、 概念拓展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含义很简单,即一种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形象化的笔记工具。当下流行的思维导图主要是教育学博士大卫N.海勒的Thinking Maps和英国学者东尼·博赞的Mind Maps。前者Thinking Maps是由八种基本逻辑关系一一对应的八种思维导图类型组成,这八种思维导图类型已经用图形框架把逻辑关系呈现出来,学生更容易上手。Mind Maps只有一种图形就是树枝图,让学生自由发散,比较适合有一定思维导图基础的学生。
那么为什么思维导图有利于历史教学呢?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帮助我们把思考的内容、角度呈现在纸上,将大脑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变得一目了然,这使得思考变得直观而高效,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可视化。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综上,思维导图对推动历史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二)核心素养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规定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方面,其五大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二、 综合运用
上文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五个方面,接下来将从这五方面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提出建议。
(一)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的时序观念和历史的空间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下发生的。良好的时空观念是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和各阶段主要特征的基本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任务之一。
【案例1】 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为主题,将内容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整理。
分析:该图的绘制思路是根据时间轴将秦汉时期民族统一的进程大体清晰化,根据时间进程将秦、西汉、东汉三段的历史直观化,让学生快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整体把握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的整体脉络。比如秦统一前的民族关系,理解天下分久必合的道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的影响;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是西汉在西域设立最早的行政机构。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可以感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在头脑中定格那一时期的时空记忆。
(二)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为目标。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单元内容的逻辑关联,提炼单元主旨,感知家国情怀。
【案例2】 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进行单元逻辑关联进行整理。
分析:在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我国历史迎来了两大统一的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思想开放,各君主治国政策也比较开明,在和周边国家的交流中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单元主旨的梳理,学生可以感知开放包容的魅力,亮相到我们改革开放举措后中国的飞速发展,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需要大步向前,以此达到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
(三)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对于大部分并未接受系统哲学教育的初中生来说,介绍唯物史观的概念显然过于抽象复杂,这些抽象的概念都让学生一头雾水,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并结合教师讲解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直观易懂。
【案例3】 以工业革命为例,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两个观点。
分析:通过上图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由于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快速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各国通过革命或者改革巩固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与此同时由于两大对立阶级的出现在意识形态出现了马克思的诞生。因此明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教师讲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展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引导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按照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模块分类,教师上课也按照这个模式教学。在基础的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各个模块的内容再次进行整合,进行思维导图训练。经过反复的总结研究,学生会发现,书本的经济模块与整本书的联系最大,教师再进行引导分析,学生就会懂得经济因素能推动历史发展的道理。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有初步的了解,可以成为他们以后学习和看待事物的方法论,对以后成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四)史料实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渗透,任何观点的提出都应有史料相佐证这一观点,这对于学生日后各项研究的秩序都是很有影响。并且2017年福建省中考开始,每年的中考历史的压轴题都是论述题。论述题考查的是学生提出信息、形成观点、史料印证的能力,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史料实证这一学科素养。那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除了像上文讲到的案例那样通过整理史实正面引导学生得出观点以外,我们可以使用反向思维。比如利用大卫N.海勒的Thinking Maps八种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给学生一个既定的观点让学生整理出可以论證这一观点的事件。
【案例4】 以“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主题观点,利用圆圈图整理可以论证这一观点的事件。
通过整理学生就可以反推中外那些事件可以论证“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一观点,达到涵养史料实证这一素养。
(五)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学科核心素养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用已有的历史现象和学习到的历史发展规律对另外一个历史事件做出解释。针对这一点的培养就需要学生除了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学习中总结到的历史发展规律,能够自己总结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等等关联。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能直观地归纳总结出世界变化发生的规律,继而用这些规律准确科学地去分析其他历史事件。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在所有学科和他们未来的生活中运用的。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的运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8(8):54-55.
[2]魏尚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陕西教育,2018(9):43.
作者简介:吴巧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郭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