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策略分析
2020-12-28丁婷
摘 要: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是一样的道理。然而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是教师需要攻克的“硬骨头”。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阅读教学
一、 引言
教师要对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在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优质的语文写作水平,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语文阅读基础上的,日积月累的阅读,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体会更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表达的不同情感。阅读的过程无疑是词汇的积累、情感的揣摩。阅读和写作,两者密不可分、融会贯通,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基于阅读教学来提高写作能力的原因
(一)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素材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出现学生由于词句匮乏,文章雷同度非常高,并且十分乏味。丰富、灵动的词句是文章的装饰,无论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是在经典名篇中都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形象的比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这些词句段落深入分析,并且通过平时的作文练习加入自己的文章中,使文章丰富起来。但是教师也应该在积累和写作的过程中加以指导,防止学生滥用优美的词句和段落,只注重华丽辞藻的堆砌,忽略文章的真情实感,以至于文章变得空洞苍白。
(二)在阅读中获取写作方法与意义
在中学语文的学习阶段,我们的课本编排基本都是一些名家名作,可读性非常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述、通过分析这些文章的结构为同学们教授如何确立自己文章的整体框架,如何编排内容使文章有逻辑有层次,学习构架文章,也是提高写作的重要方向。
除了文章结构,重要的还有写作的方法,训练学生利用一些写作的手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例如,许多学生在写记叙文,写自己经历所引发的心情转变时,常常平铺直叙,缺乏意境和可读性。熟练运用借景抒情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文时,可以发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当中可以借助作文练习,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结构后,在描写景物时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将景物和情感结合表达。由此,在其他课文的教学中也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从而提供给学生更多写作手法。
写作的意义,则是传达主观思想。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虽然历经千年,文学体裁、社会环境等都有一些改变,但写作的初心是不变的。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是为学生们打好基础,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可以“铁肩担重道,妙笔著文章”,能够利用自己优秀的表达,与同样想法的人达到共鸣,甚至通过表达为社会做贡献。也能通过阅读他人的文章,从中获取知识和学习思想。用“写”和“读”的方式与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碰撞”,拉近心灵的距离,升华自己的灵魂。
三、 基于写作能力培养阅读的教学研究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建立浓厚的阅读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要结合学校资源,努力让学校图书馆或相关媒体教室变成学生自由读书的阵地。在教学楼走廊里,可以利用展板展示各领域专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在教室里,可以利用班级墙报展示有关阅读的名人格言等。同时,注意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还可以设置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轮流带一些图书来,资源共享,让阅读无处不在。
其次,加强阅读指导。阅读指导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阅读机会,保证阅读时间。例如,可以在每天的早读课、上课前等碎片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计划,让家长为孩子创设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学生只有“有书可读,天天可读”,才能逐步对阅读产生兴趣。
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的盲目性,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語文基础,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优秀读物鉴赏,以此接受语言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坚持与学生一路同行,在引领示范、交流心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也可以在班级里布置一个“读书心得展示台”,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读书体会,还可以将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进行公开展览或评比。学生们在参与趣味活动的同时,能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真正与书为友,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阅读能力有一定进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解剖”文本,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一文的教学中,可以突出花与人的渊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等语句,既描写了荷花的形态,也体现了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爱莲说》中大量的词句也可以直接应用在写人写物以及表达态度上。
再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论语十二章》中有许多饱含哲理的名言,这样经典的句子可以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教师不能只一味要求学生对经典词句摘录背诵,还要将词句中的意思与意境告诉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所写文章中恰当的体现。
(三)精读教材文章提高写作思维
在教学一些内容较长、较复杂的文章时,由于内容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难以完全理解,这时,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划重点以及点拨关键词等方式,让学生对内容复杂和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例如,从人物出发,以出场方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结合文章写一个300字左右的介绍,在完成这一任务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对事件的感悟发挥“再创造”,让学生贴近作者的思想去激发自己的感悟,以促进阅读和理解的结合。
接着可以通过课后对文章结构的梳理,从脉络到内容加深整体认识后,去发散学生自己的思维,让同学们写一篇读后感,理解和评价这篇文章,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阅读有更深层的理解,对写作而言,也是提升学生自身思维的好方法。
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学生逐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制定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深度融合。
(一)进行扩写和续写训练
一个句子的形成一般包含“主语、谓语、宾语”三要素,在进行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在词语基础上训练学生扩写,从一个词到一句话、从一句话到一段落,用添加的方式把它逐渐变得具体生动。比如将文章的部分句子加上修辞的手法,使这句话变得灵动;另外,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一个人物行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理解代入人物进行描写。通过合理的扩写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描写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训练续写的方式,即让学生对文章结尾之后可能要发生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运用自己掌握的写作手法续写故事情节,使文章连贯完整。学生通过教师这样的有目的的引导,多方位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会逐步提高,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人物、事件的具体描写训练
在人物、事件描写训练中,教师可以收集相应的课文,在解析课文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描写。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人物刻画,可以说是神形兼备,语言极其具有表现力,教师可以在教授完这一篇课文后,通过布置一个小的训练,如对某一科目的老师,结合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人物性格有着重要作用,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的写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事件的描写训练中,要着重环境的描写,在平时授课中对于具体的叙事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考:为什么要把这一情节具体描写?从而引导学生如何突出重心。
利用这一系列的描写训练,既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阅读理解能力“助力加速”,更是在一系列的训练中打好写作的基础,避免平铺直叙、无话可说。
(三)教导学生如何构建一篇作文
首先拿到一篇作文题目,要指导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后,快速在脑中“搜索”素材。可以采取自己真实经历的例子,用写作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以及结果,迅速建立素材,寻找角度。其次让学生根据文章主体思想,构建一个文章结构。最后将素材从“点”到“面”,经过对词句的“装饰”,打开思维,开始有逻辑条理地进行自然段的归类,从中反映作文主题。
五、 結束语
俗语说“教无定法,必定有法”,初中阶段语文写作的能力不会一蹴而就,在以写作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地让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深度融合,必须具有新思路,通过增加课堂实践、利用教材、丰富课外知识等方法来促成。让学生多维度理解,既可以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可以学到写作的方法,逐步在成长过程中塑造人格、增强综合知识储备,获悉人物形态与内心情感的塑造手法,按照故事发展脉络理清文章结构,从而创作出更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蜜蜜.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J].明日,2019(24):83.
[2]易青.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9(13):84.
[3]独刚强.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82.
作者简介:丁婷,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