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实施策略探究
2020-12-28孙慧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革除旧式教学制度的束缚,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与学科相关的活动能够为学生创设趣味性与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激情,促进其健康成长。目前來看,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学生合作等,不利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问题,于整个课堂质量的提高也有不利影响。文章就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实施策略展开论述,分析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生活动;现状;策略
一、 引言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牵引线,其革除了传统教育制度的束缚,有效串联化学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质的飞跃。以课堂活动为导线,衔接化学内容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利用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征,依托信息技术之便,创新教学模式,创设趣味性与实效性兼备的化学课堂。
二、 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教师层面
1. 重视学生活动,但时间有限
多数教师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学生活动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在课堂活动安排方面,教师往往给学生留5-10分钟活动时间,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部分难度比较大的内容,仅依靠这短短的5-10分钟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有效性,容易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不利于打造趣味性课堂。
2. 活动方式多样,但实验较少
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活动,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但实验类的活动比较少。多数时间内,学生的学生场所仅限于课堂,调查类活动比较少。从实验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或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实验操作,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实验,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二)学生层面
1. 学生兴趣低,参与度低
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正确的认识,将其作为一门没有感情的学科,以背诵化学式为主,使化学教育陷入困境。追根究底,这些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也比较低。
2. 不注重合作,动机不足
部分学生受应试心理的影响,不注重小组合作,其认为只要熟记书本内容就能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这种不良心理加剧了其惰性思维,导致其学习动机不足,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 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实施策略
(一)以学生兴趣为主导,设计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初中生来说也是如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兴趣主导的原则,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金刚石、石墨和C60相关内容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鉴别“大钻石”的相关视频,使其深入到金刚石性质的相关研究中。由此可见,通过引入趣味性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也可引入课外内容,冲击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如在石墨性质(导电性)相关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文具,哪些里面含有石墨,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想到铅笔。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他们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知识理解上,但对不同铅笔中石墨导电能力认识不清。对此,教师可依托多媒体之力为学生演示2H和9B铅笔芯导电实验,通过引入课外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其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究化学问题。
(二)以全面发展为核心,聚焦化学知识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任何时期的教学工作中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全面发展为核心,聚焦化学知识,实现知识的高效率输出。例如,教师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一模块教学中,可让学生做书本上的实验,如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于研钵内,用研杵将其研碎,观察研磨过程中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让学生取两只干净的试管,在其中一支试管内放入研磨之前的硫酸铜晶体,另一支试管放入经过研磨的硫酸铜晶体。均在两个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然后震荡两个试管,使硫酸铜晶体充分融合,变成溶液。然后再在两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并探究问题,帮助其总结做化学实验的方法,需要手、眼、鼻、脑共用,做化学实验、观察化学现象、闻气味、思考问题。通过引入实验活动让学生探究什么是化学变化?其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在第一个实验中,将块状的胆矾研磨成粉末状,将其融入水中,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而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能够看到试管中出现了蓝色沉淀,那么两者反应必然生成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通过实验引出核心知识,使学生聚焦化学知识,促进其多方面能力提升。
(三)以方式变更为主题,创新活动形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也是化学教学的一大重点,对此,教师要创新活动形式,使学生从多方位感知化学,了解化学,进而深入到相应的探究活动中,进而达到推波助澜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选择问题探究式实验教学法,通过合理设置导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化学。例如,在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点燃前后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变化情况,可绘制相应的表格对比,然后还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蜡烛与水密度对比,并总结实验结果。蜡烛点燃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有什么特征?是否出现分层?各层的温度相同吗?可让学生将火柴梗伸入火焰中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打造高效的课堂。其次,教师也可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图片,然后再播放非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图片,使学生对其用法有新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开展化学知识竞赛,选择多个图片,让学生分析哪种使用方法是正确的,如用嘴吹酒精灯、用湿抹布盖酒精灯;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外面;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加热后的试管冷却后再用冷水洗。依托多媒体之力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接受相关知识做铺垫。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四)以巩固提升为链接,内化学科内容
巩固是每个学科教学中都不可或缺的原则,其能使学生内化学科知识,于其学科素养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在巩固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微课教学法,例如,教师在原子相關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个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原子的模型,更好地认识原子的本质。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引入多个习题,如不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等。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复习内容,同时也可引入多个习题帮助其更好地巩固学科知识,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
(五)以清除障碍为要点,突破难点内容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清除障碍为要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内容。例如,教师在制取氧气相关教学中,部分同学不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本节的教学难点为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以及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扫除障碍,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部分问题,如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之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那么怎么检查呢?给试管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为什么在装高锰酸钾的试管内放一团棉花?不放有什么影响?收集到的氧气如果不纯净?其中有什么杂质?应该怎么去除呢?实验结束后要先撤酒精灯还是先撤管呢?为什么?通过设置多个导学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使其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
(六)以合作交流为导向,促进能力提升
合作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能集众人之力于一体,于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均有积极意义。对此,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问题,按异质分组原则,促进学生交流。例如,教师在氧气相关教学中,可布置多个任务,如氧气性质(密度、是否溶于水、不同压强下的氧气性质、氧气储存方法等)、氧气能够助燃的证明、硫与氧气反应的相关实验。教师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设为组长,然后分配学习任务,实现课堂的人人参与,打造高质量的化学课堂。
(七)以科学评价为关键,助力查缺补漏
科学评价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革除传统评价模式——“以成绩论英雄”的弊端,引入自评、组评、互评等多种模式,使学生从多方面看待自己的能力。此外,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也要将学生平时表现、小组合作参与情况、课堂问题回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任务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助力学生查缺补漏,促进其多方面能力提升。
四、 结束语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持生本理念,可引入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引导其爱上数学,探索数学之美。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课后巩固环节,给学生提供多种复习资料,同时还要创新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进而提升其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东红.初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案例分析[J].黑龙江教育,2019(12):40.
[2]王玉勤.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7):216-217.
[3]许辉.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4]林胜大.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转型[J].科教文汇,2015(12):98-99.
[5]余萍.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园,2015(3):132.
作者简介:孙慧,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