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2020-12-28李永波

科技风 2020年35期
关键词:大智移云会计专业高职教育

李永波

摘 要:“大智移云”背景下,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面对市场变化,高职会计专业需要立足学校实际,结合专业群建设、“X”证书的推行,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师资结合和实训基地建设。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面临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教师结构不合理、实训实践基地功能单一且与行业发展不符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一、绪论

会计作为一门融合信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与时倶进。“大智移云”、区块链、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会计行业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智能费控及商旅服务、财务机器人、云代账、云会计等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快速替代传统模式。中国的会计人才培养处于大变局环境中,人才需求发生新变化,程序化、结构化信息处理工作将逐步被机器人替代。2019年国务院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术等证书”制度。在会计职业领域,有大量企业参与开发“X”证书,也诞生了一批由行业企业制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国家各个层面出台的政策,在推进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方面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做好供给侧改革,在政策指引,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在会计职业人才培养中需要融入新技术、新理念,进行深层次改革优化,特别是实践教学需要全面梳理企业工作实践的变化,积极做出调整。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会计专业就业竞争激烈

目前,高职管理会计尽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还没有形成共识,但很多院校在表述人才培养目标时,将学生的就业面向定位在中、小、微企业,并且多数院校没有细分会计专业面向的行业。这导致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口径较宽,没有形成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看,似乎除了企业规模外,学生什么行业和领域都能进入,但据调查了解,学生在进入具体工作领域时缺乏对口就业信心的现象较为普遍。从会计职业教育来讲,会计职业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就核算与管理型人才培养的侧重面来讲,核算更侧重于制度遵从,而管理更侧重于适应与创新。所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过程中学生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更加突出。

(二)专业师资管理实践经验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

当前,从事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有1年以上企业连续工作经历的不足十分之一,多数双师型教师只是双证型教师,并且大多教师在从大学到研究生阶段接受的均是传统会计教育,职业教育出身的高层次教师较少。受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影响,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在设计实训实践课程体系时,核算类课程偏多也就不言而喻。据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很多课程有很多类似之处,均设置有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常设课程。另外,也有会计专业会选择性设置外贸会计、商业会计、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行业会计,通常会针对这些课程开设实训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实训形式多样,有通过手工账套模拟案例实训,也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模拟实训,做较好的学校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建立“会计工厂”,但整体而言还是以培养学生核算能力为主。近些年,国家各层面对信息化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发生新变化,直播、录播、面授、AI等教学模式在满足不同学习需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场景和手段发生巨大变化。但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场所还是以普通多媒体教室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就难以有效实施。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大了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如,课堂中利用手机APP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练习。但,练习的内容还多是单选、多选、判断这类应试教育内容;期末考核,实践技能考核不足,仍以应试内容考核为主。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教師自身问题,实践经验不足,对当前企业会计工作实际缺乏深入了解,二是教师群体问题,会计实践教学教师来源单一,相互之间难以形成互补,缺乏多学科专业教师模块化教学实践经验。

(三)实训基地建设功能单一,与行业发展不符

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上,会计专业普遍面临同样的问题。一般企业的会计用工需求少,会计专业难以像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用工较多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一般高职院校会计学生从事代理记账工作较多,而这个行业未来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应用,面临机器化、智能化替代。另外,在学生外出实习期间,校内跟踪指导不足,与学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联系不紧密,此阶段的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在无法取得更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情况下,会计专业以校内实训实践为主阵地,以仿真模拟为主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会计专业校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功能单一,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问题。如实训室建设多以单学科或课程实训室建设为主,没有充分考虑跨专业领域或专业群内融合,在教学应用时无法满足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合理对接;在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空间建设时,各专业间缺少有效整合,各自为战,重复建设与资源不足并存。国家关于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要求是,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从目前的成熟做法看,会计专业在核算类实训课程上,通过“会计工厂”,可以实现上述要求。但是,对于会计人员转型中涉及的管理类实训课程及其他与新技术结合的课程,目前还缺少可借鉴的建设经验。这类实践教学主要问题在于:一是课程开发不足,多数情况下需要向教育企业外购实训课程系统;二是更新速度快,资金投入较大。有的高职院校通过引企入校,开办一些实体企业,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但整体运作模式还不太成熟,规模效应还没有体现。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路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路径

以相关政策要求作为指导、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是确定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考虑的因素。在进行定位分析时,应坚持服务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导向,通用与特色化相结合。就当前而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群建设规划,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强化学情分析,合理定位。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在遵循职业性、实践性、复合性、发展性和素质性的原则下,构建业财融合、核心管理技能突出、证赛岗训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互相影响,不断优化。不断推进“三教”改革,促进课程建设,使人才培养方案按既定目标落实实施。

(二)师资队伍优化建设路径探索

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内部人力资源整合与培养。整合不同专业,随着专业群建设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师资结构。积极搭建政校企融合平台,建立以项目为导向师资培养路径,让教师在承接项目中不断提升,如管理会计项目、内部控制项目等。鼓励教师积极融入本次“1+X”证书改革中。鼓励教师参加“X”证书培训,成为相关证书骨干师资;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标准建设,深入思考课证融通问题,将“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引入到课程标准中。与此同时,结合专业群建设和自身发展优势,选择一些与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较高的“X”证书,鼓励教师将相关“X”证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实现教师贴近产业,间接深化产教融合;另一方面学生获取更受社会认可的“X”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师资结构优化的另一个路径是外部兼职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来源多元、队伍稳定、教学能力强的兼职队伍并不容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做到发展有规划、考评有依据、管理有规范。用人部门应当同招聘专职教师一样,报送用人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也应纳入部门考核;对兼职教师采用聘管分离制度,避免人情面子问题;学校层面应建设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可以在坚持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因人设岗”。

(三)实训基地建设优化探索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实训基础建设要求为引领,从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载体缺乏,机制创新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合建共享的方式运营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开办一些具体产业,引企入校,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为师生提供实践场所。依托专业群建设,统筹规划设计实训基地,对当前实训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训布局,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教师依托实训室资源开发培训课程、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以“X”证书课证融合为抓手,加快“X”证书实训室建设,所建设实训室,除要满足校内学生需要外,还应积极开通社会人员认证,为社会人员提培训和认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应有长期规划,不可期望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应合理规划建设预算资金,有序投资,与时俱进建设实训基地。除此以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鼓励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使学生在不需要大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运营企业或项目,将专业教育与創新创业融合。

参考文献:

[1]秦琴.高职院校新商科类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67-268.

[2]刘文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9):46-47.

[3]谢小春.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途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7(2):118-120.

猜你喜欢

大智移云会计专业高职教育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思考
“大智移云”助力河北产业升级
基于“大智移云”技术的C2C网络交易税收征管创新措施探讨
“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共享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