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团体辅导方案的研制与实施

2020-12-28李清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

摘要:为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对被试进行心理复原力水平测试,选取第一次测验时复原力水平较低的25人进行团体辅导训练。团体辅导内容依据《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七个维度而设计。训练时间为每周一次,共7次,每次90分钟。团体干预结束后,训练组在心理复原力量表上各维度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一定的心理资本。心理复原力是心理资本的要素之一,是指一种能够从逆境、失败以及无法抗拒的灾难中自救、恢复甚至提升自身的能力。有研究表明,较好的心理复原力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以及促进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李义安的研究发现心理复原力水平能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1],而李颖的研究则显示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与学习倦怠感存在负相关的关系[2]。李清通过对学业不良和学业优良的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3]。本研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状况进行干预研究。

一、团体辅导方案内容的确定

阳毅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共有七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效能、自我接纳、稳定性、问题解决、求助、朋友支持、家人支持[4];而詹雨臻的《青少年复原力量表》中复原力有四个维度:问题解决与认知成熟、希望与乐观、同理心与人际互动、情绪调节。结合这两个量表中对心理复原力的维度的划分,再综合借鉴其他量表,本研究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进行训练:健康的自我意识、情绪稳定性与调节能力、社会支持、希望与乐观以及正确的归因方式。

各维度活动目标及选取的活动如下:(1)健康的自我意识,单元目标是帮助团体成员全面认识自己,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评价,悦纳自己。所选的活动有自画像、多维的我和客观待我。(2)情绪稳定性,目标是正确认识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活动内容为镜子活动、快乐清单及理性情绪ABCDE。(3)获得社会支持,单元目标是了解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感受被支持的温暖,增强求助的意识。为此选取的活动有人际财富、能源加油站、感恩分享。(4)人际互动,单元目标是帮助成员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活动内容是盲人旅行、优点轰炸 与情景剧表演。(5)积极的归因方式,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明确归因方式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活动有画饼图、撕标签与角色扮演。(6)希望与乐观,目的是使大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对未来满怀希望。选取的活动有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 、玫瑰征途与放飞梦想。

二、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流程

(一)团体成员的选择

本研究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应用型高校选择被试。根据辅导员老师提供的建档立卡户的材料以及大學生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名单随机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利用阳毅《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调查结果,筛选出25名在心理复原力总分上比较低的被试,通过面谈确定自愿参加心理复原力团体辅导训练。

(二)团体活动的主要阶段

团体形成后25名大学生在一起参与了7次主题不同的活动,根据活动的性质可分为三个阶段:

(1)团体的开始阶段:在阶段使团体成员初次相聚,大家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彼此并不熟悉,所以本阶段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团体成员消除紧张感、陌生感。

(2)团体工作阶段:本阶段围绕设计好的6个主题进行,共六次活动。每次团体活动都有4个环节组成,分别是热身、互动、分享和本次活动结束。具体流程为:①每一次主题活动之初,为了调节活动气氛,先设置热身游戏,通过轻松快乐的游戏,鼓励成员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②主题活动环节,根据先前设立的主题,在团体带领者的引导下依次完成设定的活动,要求参与者阐述自己积极参与活动。③活动结束阶段,是指每次活动结束之前的15分钟左右,团体带领者对本次团体活动进行总结,成员分享本次活动带给自己的感悟,巩固所学。

(3)团体辅导结束阶段:经历了团体工作阶段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团体成员之间产生了浓厚的友谊或依恋,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分离感到伤感和焦虑。此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对先前系列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团体训练的成果,对团体成员在训练中表现出的改变给予鼓励,使成员有信心团体辅导中的经验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其次,团体带领者要给成员提供机会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展望,帮助成员处理分离带来的伤感。最后,利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对经过团体心理训练的成员进行后测数据的收集工作。

三、团体辅导的效果

经过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数据进行前测和后测的比较,发现大学生经过团体辅导的训练后在心理复原力的各维度上都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李义安,陈彦垒.高校国防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的特点与关系[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

[2]李颖.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01):223-225.

[3]李清.学业不良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比较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0.

[4]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本文系2018年度百色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KS16)。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EAP模式下的关困助学新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