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发展研究
2020-12-28赵嘉菡张炜熙
赵嘉菡 张炜熙
摘 要:在全球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外光伏产品销售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光伏产业本身极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我国“两头在外”的模式也使得光伏产业周期波动较为剧烈,国内光伏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稳健发展,就必須了解光伏这一新型产业的生命周期,平衡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产能和市场需求变化,从而推动我国能源利用结构优化。
关键词:光伏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能过剩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2-0031-02
一、光伏产业介绍
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于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光伏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兼具成长性、变化性和周期性的产业。这一产业诞生至今已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洗牌期”:2008年金融危机、2011—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这三次事件给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打击。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从不同的生长阶段探究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
二、光伏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周期(1998-2013)
这一生命周期从1998年天威英利承建政府推出的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开始,到2011—2012年“欧美双反”、全球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导致大规模的企业倒闭重组结束。
(一)投入期(1998—2004年)
由于投入期行业的创立投资和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较高,而产品市场需求狭小、销售收入较低,因此这些创业公司可能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普遍亏损;同时,较高的产品成本和价格与较小的市场需求还使这些创业公司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这一阶段,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协助筹集资金、提供土地支持、用电补贴等,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以江西赛维为例,其创立之时,新余市政府为其提供担保,使该公司获得了两亿元资金。随后,在后续经营中,政府每年都提供上亿元的电费补贴。
(二)成长期(2005—2007年)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多的创业者和资本进入了光伏产业。2004年以后,受欧洲对太阳能产品补贴力度加大的带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市场上光伏企业持续增加。2005年,无锡尚德成功私有化并在美国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在这一阶段,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市场需求开始上升,并且形成了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国内生产产品,再销售到国外的“两头在外”模式。
(三)成熟期(2007—2011年)
由于产能需求大、投资门槛低,光伏组件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据当时的统计数据,2007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的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到2008年一年的时间上升为400多家,增加了一倍。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2008年,海外上市十大光伏企业中的晶澳太阳能、昱辉阳光分别亏损了787.91万美元、5 490.61万美元。受到金融风暴和多晶硅价格剧烈变动的影响,正在迅速扩张的光伏企业遭受打击,在市场动荡和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很多新进入市场的企业由于产品销路不畅、资金周转困难而倒闭或破产。
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将新能源行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与强烈的支持和帮扶。各级政府游说金融机构使其为光伏企业提供贷款,使得投资者纷纷涌入该行业,光伏产业再次扩张,产能进一步扩大。一般的产业周期中,成熟期相对较长,而光伏产业的成熟期比较短,这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四)衰退期(2011—2013年)
由于我国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中游,上游和下游市场都在国外,因此我国光伏产业对于国外市场的依存度是比较高的。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市场疲软,光伏产业已经显露出来产能过剩的问题。然而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光伏产业的下行信号并没有被市场重视,转而进入又一轮的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2011—2012年,全球各太阳能光伏应用国家大范围下调了补贴力度,导致了市场的供大于求,光伏产品价格暴跌;祸不单行,欧美的“光伏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使得贸易摩擦加剧,国外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我国光伏产业由于“两头在外”,受到重创。自此,光伏产业进入衰退期。2011年,我国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降至112家,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2012年,43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中,仅有8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80%的企业已经停产。2012年,江西赛维已裁员近5 000人,占员工总数约22%,20亿元左右的在建项目停工。2013年3月20日,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组。
三、光伏产业发展的第二个周期(2013年至今)
(一)转型期(2013—2018年)
光伏产业经历了产业衰退期后,整个行业的企业几乎都遭到重创。由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政府试图通过增加需求的方式来使得现存企业不退出市场。政府从扩大内需入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增加对光伏产品的内需,对国内市场加速开拓,使得中国光伏产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在2017年达到一个新的高点。当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53.06GW,整个行业的乐观情绪一直蔓延到2018年上海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暨论坛)期间。
(二)成长期(2018年—至今)
行业转型整合后,重新进入成长期,突如其来的“531新政”再一次给光伏产业带来冲击。“531新政”主要内容包括:(1)分布式光伏2018年指标为10GW;(2)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补贴统一下降 0.05 元/度;(3)暂不安排2018 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2018 年“531”政策的突然发布,使得2018 年下半年国内需求锐减、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产品价格严重受挫,许多企业被迫停产减产。但与此同时,“531新政”光伏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出口引领行业发展、行业集中度提升、加速了新技术的应用。
在行业以为光伏产业再次经历洗礼后可以平稳过渡时,2020年新冠肺炎的影响再一次把光伏产业推向风口浪尖。世贸组织报告称,受全球疫情影响,预计全球贸易将暴跌13%—32%。其中尤其是北美和亚洲的出口会受到严重影响。而集中了70%左右产能的中国,无疑会在出口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或许2020年全球光伏产业依然等不到快速成长扩张期,但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行业的竞争,保留下来的企业会更加成熟,光伏产业前景仍然光明。
结语
目前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半周期,正处于第二个周期的成长期。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光伏产业是一个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的行业,而外部环境变化往往是不可预测的,这加剧了光伏产业周期的波动。同时,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它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在产业周期一次次跌宕中,历来是有输有赢,但终将是优秀淘汰落后,推动整个行业变得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 王立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和政策有多大纠葛?[J].改革杂志,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