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分析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12-28包毅涛
包毅涛
【摘 要】当前,全球性贸易摩擦、恐怖袭击等各种经济和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内外反洗钱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反洗钱标准日趋政治化,国内反洗钱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商业银行作为反洗钱的第一道防线,面临的洗钱风险依然严峻。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为打击洗钱犯罪行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反洗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的反洗钱形势,并针对国内商业银行反洗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反洗钱;风险防控;监测模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
一、洗钱的概念及反洗钱意义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对洗钱进行解释,洗钱是指将非法获取的资金通过合法的经营渠道或银行账户,掩盖其原始来源使之合法化的行为。目前,狭义上的洗钱是指为了掩盖犯罪收入的真实来源,通过各种手段使非法收入合法化的过程。而广义上的洗钱除了以上含义,还包括:第一,把白钱洗黑,将合法资金洗成黑钱用于非法用途;第二,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成另一种表面也合法的资金,以达到占用的目的,即把白钱洗白,如把国有资产通过洗钱转移到个人账户;第三,转移白钱,通过洗钱使合法收入逃避监管。
洗钱是一种犯罪行为,对国家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洗钱活动会造成资本逆流动,巨大的洗钱金额会破坏金融市场稳定,其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活动,从而极易引发金融危机;第二,洗钱活动会造成利率和汇率波动。犯罪分子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将非法获得的资金进行隐匿、转移,以试图规避监管,这就造成了洗钱资金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异常流动,从而会引发利率和汇率的异常波动;第三,洗钱活动助涨犯罪行为。洗钱往往与毒品、走私、贪污贿赂、诈骗等各种犯罪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其是犯罪活动违法所得的掩饰途径。对此,商业银行作为反洗钱第一道防线,可以通过识别、监测、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减少洗钱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提升国际形象。
二、反洗钱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全球反洗钱政治化色彩日趋浓厚。2012年初,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以下简称“FATF”)通过了新《40项建议》,其首次全方位的设定了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融资框架,并制定了国际标准,这标志着反洗钱工作已与国际政治紧密联系。事实上,部分国家早已把反洗钱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国际政治斗争和应对外部挑战的工具,反洗钱工作对国家战略利益影响日益增加。因此,提高反洗錢整体工作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影响力。
外部监管日趋严格。2018年我国迎来FATF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人民银行等反洗钱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其严格要求金融机构要以深入实践风险为本,提高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规范性,从而加强防范洗钱风险的能力。2019年2月,FATF第三十届第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对我国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互评估报告,其充分肯定了我国近年来反洗钱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意见,如:加强对我国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反洗钱处罚力度等。
国内监管处罚力度持续加大。人民银行多次在各类反洗钱工作会议和文件通知中提出,要压实商业银行主体责任,加强风险排查整治力度。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等文件,首次对商业银行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进行了全方位界定。近年来,反洗钱检查与违规处罚力度持续加大,根据监管官网公示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各地监管机构共作出反洗钱相关行政处罚468笔,罚款金额合计1.73亿元,同比增长31.84%,较2017年增长近1倍。其中,对单位处罚金额合计约1.63亿元,对个人处罚合计约971.1万元。
三、国内商业银行反洗钱存在的问题
反洗钱内控机制仍存在薄弱环节。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在反洗钱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控制机制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与其他风险管理相比,洗钱风险管理相对较弱,其与有效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二,洗钱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其无法根据洗钱风险状况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第三,反洗钱内控制度不完善,目前实施的制度流程与反洗钱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第四,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精细化管理不够,其缺乏有效的反洗钱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
客户尽职调查有待加强。建立准确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客户身份信息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进行客户信息采集时,人工采集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同时,客户身份信息系统化维护和内外部系统互联互通难度较大,其导致了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另外,商业银行存在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很难对其交易行为进行有效追踪,因此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洗钱活动很难被及时发现。
可疑交易报告机制有待完善。第一,可疑交易监测方面。由于业务数据标准设定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和客户特点偏离度大,其导致了可疑交易模型筛选不准确;第二,可疑交易分析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传统的人工监测分析,从而造成了描述不合逻辑、错报、漏报或排除理由不充分等情况;第三,可疑交易报告方面。由于跨系统数据接口难实现、业务系统数据更新慢,因此其影响了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准确性;第四,名单监控管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名单搜集成本高,完整收集和定时更新存在困难,很难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筛查监控。
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不足。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信息系统监测范围不全,其无法覆盖客户全渠道交易,因此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方面存在监测力度不够的问题;第二,反洗钱信息系统数据交互存在障碍,相关系统或模块之间尚未建立必要的勾稽关系,系统间数据整合和互联互通难度较大,尤其是与工商、税务、公安及司法机关等外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很难实现;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反洗钱信息系统在海量客户交易数据分析处理方面存在不足,其无法及时发现可疑交易,从而严重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效率。
四、应对措施
(一)建立全面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完善洗钱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商业銀行应按照根源治理的原则,尽快建立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以及系统操作三位一体的内控机制,同时要完善培训学习、违规处罚、绩效激励等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强组织管理。商业银行要根据监管对金融机构洗钱风险履职范围和履职标准的相关政策要求,对此要进一步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模式,加强洗钱风险统筹管理,从而形成组织健全、结构完整、职责明确的洗钱风险管理架构。
(二)发挥商业银行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完备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客户准入管理。完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加强开户环节客户身份真实性、开户动机的识别;其次,要确保存量客户信息的准确性。持续开展存量信息的全方位整治行动,确保基础信息完整准确,提升名单管理、洗钱风险评估等工作水平;最后,要建立以客户为单位的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和运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监测系统,持续监测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客户风险变化,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三)持续优化可疑交易监测模型,提升报告有效性
第一,商业银行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优化可疑交易监测模型,完善可疑交易分析甄别机制;第二,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挖掘力度。商业银行要将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清算机构等移交的可疑账户线索或预警提示作为关注重点,注重全链条深挖,广泛利用可获取的信息对疑似洗钱活动的客户、受益所有人以及交易对手开展延伸排查;第三,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新手法,分析资金交易新方式、新特征,提升可疑交易报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系统建设,为洗钱风险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第一,建立系统互联互通和共享机制。商业银行客户信息系统要与人民银行账户管理、征信系统以及公安、工商、税务等专业部门的信息系统联通,借助专业机构强化风险识别效率;第二,加强客户信息数据治理。商业银行应制定统一标准化的客户信息数据,从而为洗钱风险系统识别、监测和管控提供支撑;第三,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先进技术。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客户身份识别、海量交易数据处理、信息追踪等洗钱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达到及时发现、预警、处理的管理目标。
(五)加强反洗钱宣传力度,培养专业队伍
第一,加强培训。商业银行应组织多层次、多形式、高频度反洗钱专业培训,提高各级机构相关人员反洗钱履职能力和洗钱风险防范意识;第二,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反洗钱宣传活动。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自身线上线下渠道优势,加强反洗钱宣传;第三,队伍建设。商业银行要对标最新监管要求和洗钱风险管理需要,完善专职岗位设置,培养专业化的反洗钱队伍。
(北京农商银行 北京 100045)
参考文献:
[1]马惠明.英汉证券投资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2]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OL].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8
[3]林宏山.互联网金融洗钱与反洗钱问题研究[J].金融会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