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哲睿/陈雁之

2020-12-2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雨燕凹坑脚印

05

杨哲睿

2020年10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等古生物专家在四川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境内发现恐龙足迹,这是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首次发现恐龙足迹。此事引起廣泛关注的另一原因是该恐龙足迹的发现者名叫杨哲睿,年仅5岁,他也成了国内年纪最小的恐龙发现者。

杨哲睿的妈妈表示,杨哲睿从两岁多开始就对自然科学类知识特别感兴趣。今年听了邢立达老师的“恐龙课”后,对恐龙尤其着迷,也看了不少相关书籍。国庆期间,杨哲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无意中听外公说起,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鸡脚印”,他一下子就提起了兴趣。原来,通江朝阳村有个传说,这里有座山叫鸡子顶,鸡子顶对面山上有一块大石板,石板上有一些凹坑,当地人把那些凹坑叫作“鸡脚印”,但从来没人想到这是恐龙留下的足迹。

10月1号下午,杨哲睿和父母、外公来到现场,那块大石板已经被藤蔓、苔藓和泥土完全覆盖了。他们一起慢慢把植被和泥土清理干净,真的看到了一些凹坑。杨哲睿仔细观察后说,这些应该是恐龙脚印,比较像是兽脚类恐龙的足迹。他的父母也不能确定,但还是相信他,就通过微博把照片私信给了邢立达进行询问。邢立达一看还真是,节后便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现场考察,确认其为恐龙足迹。

锐评:恐龙足迹在当地存在了上亿年,无数人从那块大石板上走过,但是由于相关知识和求知欲的缺乏,从来没有人去探究这些脚印究竟是什么动物留下来的。但是一个年仅5岁的小朋友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查看,并且凭借相关知识积累判断出其为恐龙足迹。杨哲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人赞叹,也值得大人们反思。

06

陈雁之

陈雁之今年15岁,是一名初三学生。2020年4月底,她发起了“我们身边的动物”项目,通过筹款购买红外相机,放置在北京城区、郊外的兽道周围,来记录观察野生动物,“借用这些影像,直观地告诉人们北京还是有许多野生动物的”。陈雁之期待,更多的城市居民能将野生动物视为邻居。

5月30日以来,陈雁之将14台红外相机分别架设在京西林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野鸭湖、凤凰岭四地。截至7月10日,“我们身边的动物”项目共拍摄到含刺猬、西伯利亚狍、豹猫、野猪、黄鼬、雉鸡在内的12种兽类和13种鸟类。

陈雁之自称“鸟疯子”。2017年1月,父母带她前往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观赏动物,团里的一名观鸟老师带领他们看了各种飞翔的生灵。陈雁之说,那一趟非洲之旅改变了她接下来几年甚至一生的路,因为从那以后她对观鸟近乎痴迷。从北京周边到世界各地,陈雁之已见过1500多种鸟。2019年6月,她更是作为“北京雨燕保护计划”的“雨燕大使”之一,在项目启动仪式上为潘石屹在内的一众企业家讲述雨燕的迁徙路径、分享雨燕保护的想法。

关于“我们身边的动物”计划,陈雁之说,城市在快速发展,很高兴看到众多的野生动物仍幸存于“隐秘的角落”,也更开心自己可以成为记录者之一。

锐评:日本著名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陈雁之虽然只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但是因为喜欢鸟类,她的心中生出了无限广阔的世界,并且将这种喜欢付诸实践,尽自己所能去发现身边的野生动物,并记录它们、保护它们。这份好奇心和行动力必然也会给她的人生插上翅膀,让她飞向更高远的天空。

写作点拨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在热爱的指引下,不断学习的杨哲睿和陈雁之都做到了本不是他们所处的年纪能够做到的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兴趣所触发的强大能量。他们的故事可以用于写作热爱、兴趣、人与自然等话题的作文。

猜你喜欢

雨燕凹坑脚印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腐蚀凹坑干涉效应与疲劳寿命计算
含有不同间距凹坑缺陷的发酵罐应力分析与计算
“一带一路”上的雨燕精灵
小雨燕减肥记
飞越彩虹的雨燕
含凹坑缺陷结构疲劳寿命的快速估算方法
基于ANSYS的压力容器表面双凹坑干涉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