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农业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28孙胜显常俊景
孙胜显 常俊景
摘 要 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业品牌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基础。基于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秦皇岛市农业品牌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业品牌;品牌建设;河北省秦皇岛市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51
品牌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业品牌建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业品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1-3]。
1 秦皇岛市农业品牌发展现状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秦皇岛市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1.1 区域公共品牌数量迅速提升
秦皇岛市紧密围绕特色林果、粮油加工、畜牧、水产、蔬菜、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截至2020年,全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7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
1.2 农企和农产品品牌蓬勃发展
秦皇岛市现有省级农产品企业品牌3家,农业注册知名商标88个,著名商标116个,骊骅淀粉、北戴河集发为中国驰名商标;拥有省农产品企业品牌3个,农业领域省名牌产品18个、省优质产品15个,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5%和50%。
1.3 休閑农业品牌建设成绩斐然
依托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秦皇岛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成绩斐然,全市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示范点16家,拥有北方地区唯一“中国农业公园”、全国休闲农业十大精品旅游路线等休闲农业资源。
2 秦皇岛市农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发展成就的同时,秦皇岛市农业品牌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营主体不强、品牌文化挖掘不深入、农旅康养融合不足等方面。
2.1 品牌经营主体实力不强
实施“三位一体”的农业品牌战略,离不开市场主体的支撑。目前,秦皇岛市农业特色产业中,除了粮油加工等少数产业龙头企业实力较强外,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大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带动作用弱,在全国或京津冀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及产品品牌还比较少。
2.2 品牌文化挖掘不够深入
文化是农业品牌构建的核心内容,随着消费的升级,人们对产品的独特性需求更加明显。秦皇岛市农产品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普遍缺乏包装意识,品牌标识、形象设计水平较低,部分农产品外包装上地理标识使用不规范,高端品牌农产品种类少,农产品品牌建设急需和秦皇岛文化名片紧密结合。
2.3 农旅康养融合有待提升
从农业和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大融合的视角看,秦皇岛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主体、政策、利益机制等各方面原因,特色农业产业并没有与核心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实现有效互动融合,融合形式单一,大多还停留在产品展卖等浅层次,农旅康养融合的有效性不高,产品开发迟缓,尚未探索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融合模式。
3 当前农业品牌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也正在从重视规模和数量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转变,农业品牌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3.1 消费需求不断提高
随着消费群体的分化、细化、差异化,农产品消费日益呈现功能化、多样化、个体化、高端化的特点。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知也日趋成熟,品牌选择的背后,是对绿色、优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也是对品牌文化的认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需求、销售业态、市场渠道不断发生变化,品牌建设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3.2 品牌竞争日益加剧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促进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热情高涨,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鼓励政策,农业品牌化取得明显成效,各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品牌建设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截至2018年底,全国“三品一标”获证单位总数为58 422家,产品总数121 743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加快发展,2015—2019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累计登记1 192件,为2008年以来登记总量的43%。
3.3 品牌评价监管升级
农产品“三品一标”“新三品”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地方性品牌建设评选、名目的增加使得农业品牌逐渐显现“多、乱、杂、散”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然会加强对品牌的管理,升级评价体系,建立淘汰机制。2019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牵头开展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工作,标志着国家在构建现代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引导规范农业品牌建设方面步入了新的阶段。
4 进一步发展农业品牌的对策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秦皇岛市农业品牌建设应依托特色资源,着力打造秦皇岛“山海养生福地,秦皇精良农产”的农业整体品牌形象,通过“六项联动”,创响一批“秦”字号农业品牌,形成优势农产品品牌集群效应,创建农业品牌强市。
4.1 政企联动,全面构建农业品牌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形成品牌建设的政企合力,全面构建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宣传、监管、保护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品牌发展政策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创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品牌的社会环境。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主品牌,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2 主体联动,保证产业链条利益共享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推进家庭农场集群集聚,形成协同打造农业品牌建设的利益共同体。选择全市产业化水平较高的若干产业,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利益联结的新亮点和示范效应,引领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品牌、推介品牌、经营品牌。合理设计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产业链条中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既要注重壮大企业实力,又要尊重农民的收益[4]。
4.3 产业联动,文旅康养助力品牌发展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际健康城”的城市定位,依托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游、康养小镇等,丰富文旅康养产业的业态,借助文旅康养产业有效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带动名优农产品销售,实现三产联动。此外,要深度挖掘农业品牌的文化价值,切实把秦皇岛市的孤竹文化、长城文化、帝王文化、疗养文化等人文历史文化全面注入现代农业发展中。
4.4 内外联动,加强品牌宣传
除了传统的对外宣传,还要重视在本地的宣传,尤其是在秦皇岛市农业品牌初创阶段,域内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会影响域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要通过本地媒体宣传和各类活动推介,广泛开展“秦皇精良农产”文化宣传推广活动,让本地消费者了解产品,理解品牌内涵,奠定品牌传播的群众基础,让每位市民都成为农业品牌的推介人。
4.5 渠道联动,创新农业品牌推介方式
要面向京津市场大力开发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直营店等高效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变单纯依靠传统批发市场进入京津市场的单一方式。组织各农业品牌主体构建新媒体联盟,借力云端宣传力量,改变单打独斗、发力不准的局面。充分利用农博会、农事节庆、评奖评优活动以及“互联网+”等平台,加大对农业品牌的推广力度,加大品牌影响力。
4.6 校企联动,提高农业品牌科技含量
深化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品牌转化。在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包装设计、企业管理等领域,充分和高校合作,全面提升涉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此外,政府还应依托高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村工匠等生力军,为品牌农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玉香.加快农业品牌化升级 引领乡村产业振兴[J].农产品市场,2019(16):19-21.
[2] 张正河.讲好品牌故事,铸造县域特色农业品牌[J].人民论坛,2017(S1):84-85.
[3] 张晓,张新仕,李岩,等.河北省农业品牌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2):78-81.
[4] 许朗,高珊,许才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江苏商论,2020(1):8-1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