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就业视域下国家重点单位、行业、领域的内涵与演进

2020-12-28杨倩严诗娴曹刘庆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杨倩 严诗娴 曹刘庆

摘 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是要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就业,更需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投身到重点行业、领域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演进,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单位的基本内涵,为高校制定就业重点单位目录提供参考,从而更有效地引导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国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1-0123-03

一、国家重点单位、行业和领域的演进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

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的不利局面下,为捍卫主权与民族独立,应对外部军事威胁,国家重点行业的关键资源向军工领域倾斜、向教育行业进军、向内陆转移。

1.军工领域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内外交困。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国家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军工单位担任着为国防研制先进武器装备的重大使命,理所应当成为国家的重点单位。在国内,经济凋敝,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为了打破资本主义经济封锁,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就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大紧迫任务。1953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一五”计划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等做出规划。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具有较强的军事色彩,央企经营的钢铁、汽车、石油电力等重工业和基础设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和领域。

2.科技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国防和工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但是当时我国人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人才不足,严重阻碍了国防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打造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国家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自然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单位。在高校中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掌握着重要的专业技能,拥有着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深受各领域的欢迎。

3.区域协调发展是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发展规划上,国家认为沿海发展过快,一方面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对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了必要的改建;另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华北、华中等地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内陆。但由于后期与苏联关系破裂,我国工业大迁徙,通过大三线建设把我国工业搬迁到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

(二)第二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破除思想坚冰,恢复正常秩序,转变国家重点行业发展观念,打破旧的计划体制,把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1.破除思想坚冰,恢复正常秩序。20世纪80年代,国家建设延续前期国防、科技和工业化的成就。军工单位因对我国防御力量的作用依旧备受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得益于钱学森等伟大的科学家,我国国防掌握了许多尖端科技。吸取过去经验,我国继续将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恢复高考,选拔人才,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一批所属院校和专业点的建设,装备一批实验室和研究試验基地。

2.转变发展观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党中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但是为了保证国家稳定,《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说明了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此时期的另一个改变是恢复和建立了独立经营的专业银行与三家政策性银行,逐渐形成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

3.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媒体宣传。媒体是工业时代人们精神消费的重要形式。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促进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新闻、出版等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丰富人民生活。媒体不仅能为群众提供娱乐,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其宣传内容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

4.配套改革发展,加强沿海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相配套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区域也从内地转向沿海。广东、福建继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重点打造外向型经济。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海南岛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等开放地区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增加出口收汇。环渤海地区发挥交通发达、大中城市密集、科技人才集中、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改造重化工业。

(三)第三阶段,21世纪初到2012年

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机制,改革提速和深入,加快与民生相关联的国家重点行业建设,实施区域协同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央企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科研单位钻研各个领域的科学及实践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高等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金融促进资金融通,为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资源;主流媒体是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与民生相关联的国家重点行业建设。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这是对我国医疗水平进步的肯定。但“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困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甲医院首当其冲地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单位。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一方面,依旧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发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崛起。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全国重要的棉花和畜产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振兴东北。

4.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引导高校毕业群体投身基层建设。大学生普遍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高薪外资企业,使得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尤其是广大农村人才缺失。为此,中央组织部发布了《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重视和规范选调生工作。除此之外,社会开始呼吁大学生扎根一线,鼓励大学生在基层艰苦地区锻炼意志力。

(四)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符合全面小康社会发展需求的国家重点行业与领域。

1.坚持发展国防行业,维护国家发展安全。进入新时代,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中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迈出了强军兴军的历史性步伐。

2.坚持加强民生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民生事业大力发展,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3.坚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机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高主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从事扶贫工作,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继续完善选调生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搭建平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塑造能力,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采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方式,为建设绿色中国和实现“中国制造2025”做出贡献。

4.坚持协调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领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协调区域发展。为了促进中西部发展,除了制定西部大开发新政策,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扩大西部开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实施东北振兴,支持建设面向俄日韩等国家的合作平台。建设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单位的内涵界定

(一)概念与含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单位应属于国家重要单位、行业和领域,一切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单位都属于国家重要单位。比如: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等的单位都是国家重点单位,其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

(二)特殊属性

1.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涉及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国无防而不立,强大的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电力、交通、通信等国家基础设施领域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此外,金融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运转,主流媒体引导社会价值观,防止国外价值渗透,也都担负着国家政治社会安全职能,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

2.维系社会稳定。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要提供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的就业能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其次,要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社会稳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重要单位行业和领域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生计,这些单位掌握着重要的稀缺资源,拥有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不断进行技术的突破,形成新的产业平台和发展机遇,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最后,要满足人民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国家战略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重点就业单位也需要基于国家战略而确定。第一,响应科教兴国战略。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第二,响应制造强国战略。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等国家重点行业领域是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有助于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第三,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艰苦地区建功立业不仅符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也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还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未来领导者。此外,发展三甲医院响应了国家的健康中国战略,为国家繁荣昌盛强健国人的体魄。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G].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2]  秦池江,景学成,钟起瑞,张新泽.金融体制改革纪实[J].经济研究参考,2008,(50):20-36.

[3]  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01-19.

[4]  中央編译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5]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国务院研究室.政府工作报告汇编2018[G].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

[7]  程伟.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特征[J].经济研究参考,2012,(30):23-24.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
基于创业教育角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浅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分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问题的思考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